《红楼梦》中“坑女儿女婿的老丈人”封肃,是曹雪芹笔下刻画世态炎凉的经典符号。其行为与命运折射出封建社会的冷漠现实,成为整部作品悲剧基调的冰冷注脚:
一、落难投亲:伪善面具下的盘剥
甄士隐经历失女、焚宅之祸后,携家财投奔岳父封肃。封肃表面务农殷实,却对狼狈而来的女婿“心中不乐”。他假意相助购置田产,实则 “半哄半赚”侵吞钱财,仅以薄田破屋敷衍。士隐作为读书人不擅生计,封肃非但不体恤,反人前人后斥其“不善过活,一味好吃懒做”,加速女婿陷入贫病交加的绝境。
二、风俗的化身:功利主义的极致演绎
价值观的扭曲
封肃之名谐音“风俗”,象征世俗功利哲学。在他眼中,成功与财富是衡量人性的唯一标尺。甄士隐的落魄毫无“救济价值”,反而是榨取剩余利益的猎物。他对女婿的盘剥,赤裸诠释了 “趁你病,要你命”的市侩生存逻辑。
精神与物质的极端对立
甄士隐代表“真事隐去”的超脱精神,最终悟道出世;封肃则是庸俗现实的具象化。他的步步紧逼成为压垮士隐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后者看透“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虚妄人世。
三、血缘亲情的彻底溃败
对女儿:责任转嫁
封氏随夫投奔却遭父兄冷待,封肃对女儿困境漠然无视。直至士隐出家,他才被迫收留女儿,暴露血缘纽带在利益前的脆弱。
对女婿:算计至死
侵吞财产后仍欲驱赶士隐,意图独占残存产业。其行径彻底撕碎“娘亲舅大”的传统伦理,展现至亲亦可为财食人的残酷。
四、深意:世俗凉薄与命运隐喻
贾府衰亡的预演
封肃对甄家的算计,影射贾府败落时姻亲王家的态度。贾宝玉最终或如甄士隐般投奔岳家,在薛姨妈处重演“下世光景”。
社会腐朽的缩影
封肃并非大奸大恶,而是日常化的“平庸之恶”。其普遍性更具腐蚀力——对落魄亲人的凉薄成为社会共识,个体良知在集体风俗中湮灭。
△ 冰冷注脚的延续
封肃在贾雨村面前谄媚讨赏(获二两银子即沾沾自喜),与对女婿的刻薄形成刺眼对比。曹雪芹借脂批点明 “大如州”即“人情如是,风俗如是”,此人此态,正是红楼世界倾覆前最刺骨的世相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