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1回复

[美食文化]上海十大面条排行榜,葱油面排第二?有人说名不副实,吃过才懂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583
金币
74865
道行
38009
原创
2562
奖券
3213
斑龄
138
道券
127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6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07



问:上海人的早晨是由什么唤醒的? 有人说是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但对于更多的“老克勒”和上班族来说,一碗热气腾腾、浓油赤酱的本帮面,才是这一天精气神的来源。



上海的面,讲究的是“汤清、面健、浇头鲜”。 看似简单的一碗面,背后藏着的是上海人对精致生活的执着。 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一份流传在坊间的“吃面指南”,盘点一下上海人心中的十大面条。 那碗大名鼎鼎的葱油面究竟能排第几?

第十名:素蟹粉拌面

别被名字骗了,这碗面里没有螃蟹。 但这恰恰是海派美食的智慧——用土豆泥和胡萝卜泥,通过精妙的调味和煸炒,做出了蟹粉的色泽和口感。对于海鲜过敏或者吃素的朋友来说,这简直是恩赐。 入口绵密,搭配特制的姜醋汁,鲜味在舌尖绽放,味道让人一次就难忘。



第九名:清冷面

这不仅仅是冷面,这是上海人的“度夏神器”。 不同于韩式冷面的酸甜,上海清冷面的灵魂在于花生酱与芝麻酱的黄金比例 —— 绵密醇厚,咸甜交织,既不厚重也不寡淡。

面条要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干,吃起来劲道爽滑。 淋上调好的酱汁,再来点米醋,口感层次丰富,清爽利落,就像上海的弄堂风,凉快又惬意。



第八名:香菇面筋面

这可是很多阿姨爷叔的心头好。 牛肝菌吊出的高汤鲜醇见底,配上吸饱了汤汁的油面筋和软糯饱满的香菇,每一口都是鲜掉眉毛的满足。



面筋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像海绵一样吸足了浓郁的汤底,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 虽然全素,却凭着食材本身的鲜香和汤底的醇厚,清淡不寡淡,越吃越有滋味,是素食者和老食客都偏爱的 “清润款”。

第七名:麻酱拌面

如果你是重口味爱好者,这碗面绝对不能错过。 很多店家的麻酱不仅仅是芝麻酱,而是经过糖、盐、生抽调和的花生酱,或是麻酱与花生酱的混合酱,香气更复合。



酱汁浓稠得能挂住每一根面条,吃这碗面得快,手慢了面就坨了。 大口吸入,满嘴都是坚果的油脂香气,咸甜醇厚,饱腹感十足,这种扎实的满足感,是重口味星人的本命面。

第六名:老上海传统菜汤肉圆面

肉圆也就是狮子头,但上海的肉圆面讲究的是那一口 “酱油色的清汤”—— 清而不淡,鲜而不腻,刚好衬出肉圆的本味。 肉圆不是那种紧实得像乒乓球的口感,而是松软入味,透着酱香,入口即化。



搭配几片翠绿的青菜,色彩清爽,解腻提鲜。 这碗面吃的是情怀。 很多小囡(小孩)小时候不爱吃饭,家里大人就煮这碗面,肉圆拌饭或者拌面,那是童年最奢侈的美味,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常味。

第五名:大肠拌面

这碗面,爱的人爱死,恨的人这辈子不碰。 但在这张榜单上,它必须上榜 —— 毕竟,能征服味蕾的 “重口鲜”,才是上海面的隐藏实力。



正宗的大肠拌面,必须保留一点点肠油。 那一点脂肪在卤制过程中变得晶莹剔透,入口 Q 弹带甜,毫无腥味,反而把大肠的鲜香激发得淋漓尽致。 对于能接受的人来说,这碗面的 “香” 是具有侵略性的,吃完嘴角流油、齿颊留香,才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第四名:辣酱面 / 辣酱大排面

这里我们要把榜单给到 “辣酱” 系列。 上海的辣酱其实并不太辣,更多的是鲜甜口带点微辣,是江浙沪人都能接受的 “温柔辣”。

切成丁的土豆、豆干、笋丁和花生米,炒成红亮油润的辣酱浇头,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口感 —— 土豆绵软、豆干筋道、笋丁脆嫩、花生香脆。 如果你想更豪华一点,就点一份辣酱大排面。 一块炸得外酥里嫩、拍得松松垮垮的大排,吸饱了酱汁,那是上海男人的加油站、打工人的能量包。 一口大排一口面,再喝一口红汤,从头到脚都透着 “适意”!



第三名:雪菜大肉面

雪菜(雪里蕻)和大肉简直是绝配,一个咸鲜开胃,一个酥烂香浓,互补得恰到好处。 大肉通常是红烧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炖得酥烂脱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而雪菜特有的咸鲜味,刚好中和了肉的油腻感,还能提鲜增香。



汤头因为融入了雪菜的鲜味和肉的油脂香,变得异常开胃,鲜而不腻。 这是一碗能让你连汤都喝干净的硬菜面,不管是正餐还是加餐,都能吃得满足又舒坦。

第二名:传统葱油拌面

终于到了大家最关心的葱油拌面! 为什么只排第二? 因为第一名实在是太具象征意义了(稍后揭晓)。 但葱油拌面,绝对是上海面条的 “人气之王”—— 有人说它朴素到极致,却火了几十年,是上海人的 “本命面”:早餐吃它顶饱,宵夜吃它暖心,不管是老克勒还是年轻人,没人能抗拒那声 “滋啦” 的诱惑。



一碗好的葱油拌面,功夫全在细节里:葱油要熬得焦香而不苦,葱绿变焦黄,香气才够浓;酱油要调得咸甜适中,还要加少许糖提鲜;更讲究的店家,会加上 “开洋”(干虾仁)增鲜,鲜度再上一个台阶。 把面条煮透沥干,趁热淋上滚烫的葱油,只听 “滋啦” 一声,香气瞬间冲天,勾得人食指大动。

看似简单,却最考究功夫。 它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配菜,单凭那一股子纯粹的葱香、酱香和面香,就足以征服你的味蕾,成为刻在上海人记忆里的味道。

第一名:老上海传统阳春面

排在榜首的,必须是这碗看起来最不起眼、最朴素的老上海传统阳春面。

它又叫 “光面”“清汤面”。 以前只要十文钱就能吃到,十文为一 “阳”,故称 “阳春”,自带一股市井烟火气。 为什么它是第一? 因为它是一切上海面条的底子,也是检验一家面馆功力的试金石 —— 没有复杂浇头掩盖瑕疵,汤头够不够鲜、面条够不够筋道、猪油够不够香,一口就能吃出来。



一把细面、一勺猪油、一撮葱花、一碗高汤,食材简单到极致,却最见真章。 高汤要清而鲜,是用鸡骨、猪骨慢炖而成;面条要细而筋道,煮后不烂不坨;猪油要香而不腻,点睛之笔就是它。 拌匀后,面香、油脂香、高汤鲜交织在一起,纯粹又治愈。



真正的老饕,进店先点一碗阳春面。 那种不加修饰的纯粹美味,是上海面条文化的灵魂所在。 它告诉我们:最高级的美味,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食材和最用心的烹饪。

——老井说——

浇头重要还是面本身重要?这大概就是南北方面食最大的分野吧。一个是面条本身的艺术,一个是烹饪调味的艺术。如果你面前摆着一碗陕西的油泼面和一碗上海的葱油面,只能选一个,你的筷子会伸向哪里?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昨天 20:3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5685
金币
563815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4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9:48
上海人心中的十大面条:从阳春面到葱油面的经典排行

引言:上海早晨的精气神来源
上海人的早晨,除了经典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更深层的精气神往往来自于一碗热气腾腾的本帮面。上海面讲究“汤清、面健、浇头鲜”,这看似简单的三字诀背后,藏着上海人对精致生活的执着。今天,我们根据坊间流传的“吃面指南”,盘点上海人心中的十大面条,并揭晓葱油面的最终排名。

上海十大面条详细排行

第十名:素蟹粉拌面
- 特色:无蟹胜有蟹的海派智慧。用土豆泥和胡萝卜泥通过精妙调味与煸炒,模拟出蟹粉的色泽与口感。
- 亮点:专为海鲜过敏者和素食者设计,入口绵密,搭配特制姜醋汁,鲜味在舌尖绽放,是素食者的“恩赐”。

第九名:清冷面
- 称号:上海人的“度夏神器”。不同于韩式冷面的酸甜,其灵魂在于花生酱与芝麻酱的黄金比例调配。
- 工艺: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干,保证劲道爽滑。淋上酱汁加米醋,口感咸甜交织,清爽利落,如弄堂风般惬意。

第八名:香菇面筋面
- 情怀:阿姨爷叔的心头好。牛肝菌吊出的高汤鲜醇见底,搭配吸饱汤汁的油面筋和软糯香菇。
- 口感:面筋如海绵般吸足汤底,咬下汁水四溢。全素却不寡淡,凭借食材本味与汤底醇厚,成为“清润款”代表。

第七名:麻酱拌面
- 定位:重口味爱好者的本命面。酱汁多为芝麻酱、花生酱混合调制,香气复合浓郁。
- 吃法:酱汁浓稠挂住面条,需快速食用以防坨掉。大口吸入满嘴坚果油脂香,咸甜醇厚,饱腹感十足。

第六名:老上海传统菜汤肉圆面
- 情怀牌:童年记忆中的家常味。肉圆即狮子头,讲究“酱油色的清汤”,清而不淡,鲜而不腻。
- 细节:肉圆松软入味,搭配翠绿青菜解腻。曾是小囡不爱吃饭时的“奢侈美味”,如今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常记忆。

第五名:大肠拌面
- 争议经典:“爱者爱之极,恨者避之远”的重口鲜代表。正宗做法保留少许肠油,卤制后晶莹剔透,Q弹带甜无腥味。
- 魅力:侵略性的香气,吃完嘴角流油、齿颊留香。虽小众但极具实力,是上海面的“隐藏王者”。

第四名:辣酱面/辣酱大排面
- 人气系列:江浙沪“温柔辣”代表。辣酱由土豆丁、豆干、笋丁、花生米炒制,红亮油润,口感丰富。
- 升级版:辣酱大排面。外酥里嫩的大排吸饱酱汁,是“上海男人的加油站、打工人的能量包”,一口大排一口面,适意至极。

第三名:雪菜大肉面
- 绝配组合:雪菜(雪里蕻)与大肉的完美互补。咸鲜开胃的雪菜中和酥烂香浓的大肉,肥而不腻。
- 汤头:融入雪菜鲜味与肉脂香,开胃不腻。连汤喝光的硬菜面,正餐加餐皆宜,满足感十足。

第二名:传统葱油拌面
- 人气之王:上海面条的“本命面”。朴素到极致却火了几十年,早餐顶饱、宵夜暖心,无人能抗拒“滋啦”的诱惑。
- 精髓:葱油熬至焦香不苦,酱油咸甜适中加糖提鲜,高端版本加“开洋”(干虾仁)增鲜。看似简单却最考功夫,是上海人记忆里的味道。

第一名:老上海传统阳春面
- 灵魂地位:一切上海面条的底子,检验面馆功力的试金石。食材仅细面、猪油、葱花、高汤,简单到极致却见真章。
- 工艺:高汤用鸡骨猪骨慢炖清鲜;面条细而筋道;猪油香而不腻。纯粹的鲜香是上海面条文化的灵魂,“最高级的美味往往最朴素”。

浇头与面本身的哲学思辨
北方面条多注重面条本身的艺术(如陕西油泼面),南方上海面则更侧重烹饪调味的艺术(如浇头与汤头)。阳春面以“无浇头”登顶,恰恰印证了上海人对“本味”的极致追求——最好的浇头是高汤与猪油本身。

结语
从素蟹粉拌面的巧思到阳春面的纯粹,上海十大面条不仅是味蕾的记忆,更是这座城市精致生活态度的缩影。“汤清、面健、浇头鲜”的背后,是对食材的尊重与对工艺的执着。无论你是偏爱重口的大肠拌面,还是钟情于朴素的阳春面,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碗精气神来源。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3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