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5-10-25 10:13 |
对于进入癌症晚期或已经出现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果使用目前一线、二线化疗药物治疗均无效,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在目前所有公布的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呋喹替尼是最为显著的,初步结果显示,其能显著延长中国晚期肠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3.7个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绝大多数晚期肠癌患者有效,高效、低毒的新一代抗癌新药将为患者带来希望。 症状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 结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结直肠癌通常始于肠息肉,起初是良性细胞形成的小团块,在结肠和直肠内壁生长。一段时间之后,某些息肉发生癌变,形成肿瘤。当肿瘤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它可以穿透肠壁,扩散到结肠或直肠以外的临近部位。最终,肿瘤细胞可以脱落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这就形成了转移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人数2012年统计为38.9万人,是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 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十分隐匿,不易自我觉察,就像身体中的隐形杀手,长期潜伏伺机蔓延,直至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现,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即便手术切除,5年内仍有复发的风险。 靶向药物研发进展取得突破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多使用联合化疗方案联合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以二线化疗为主,二线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各异,治疗的选择主要依赖于肿瘤类型、化疗时限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评价。二线化疗失败以后基本无特别有效的药物。 今年的CSCO会议上,强调了晚期结直肠癌的精准医学治疗观点。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是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靶点,目前已有多个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获批上市。以往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在二线化疗失败以后的治疗地位已经得到证明。新一代口服VEGFR抑制剂活性高,弥补了现有的小分子VEGFR产品激酶选择性差、脱靶毒副作用大、临床暴露量低、靶点抑制不充分、疗效受到限制的缺陷。在多数人眼里,拉肚子是个很常见的小毛病。但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报警信号,一定要尽早就医,接受正确诊断和治疗。 这样拉肚子竟是4种癌症信号 肠癌: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由于肿块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可使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早上起床后腹泻等,特别是同时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要高度警惕。 胃癌:腹泻伴恶心、反酸。胃癌早期表现常与一般胃肠炎等难以区分,容易被人们忽视。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呈黑色,同时伴有食欲不振、体弱乏力,以及恶心、胃部灼热感、上腹隐痛或胀痛等症状时,要考虑肿瘤的可能。40岁上的中年人,或患有慢性消化道溃疡的人更要留意,及时做胃镜等排查。 肝癌:腹泻伴上腹部痛。有资料表明,5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前有腹泻的表现,每天2~20次不等,是由肿瘤引起消化吸收或分泌功能紊乱所致。因此,腹泻是肝癌不可忽视的症状之一,但无特异性。中老年人,特别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现腹部右上方不适、肝区肿大、闷痛并逐渐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者,要尽早到医院接受彩超、肝功、甲胎蛋白等检查。 胰腺癌:长期慢性腹泻。由于胰腺被胃和横结肠所遮盖,普通检查难以发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很低。由于胰腺分泌液不足,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腹泻。因此,难以解释的上腹不适,反复腹泻、脂肪泻,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以及非胆结石等引起的黄疸,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症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或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