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女朋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该怎么办?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女朋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该怎么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16-02-24 08:19

1.乙肝的传播方式:是体液接触(主要是血液)。比如携带者唾液、血液、分泌物、乳汁携带病毒接触到你有破损的地方、给你输血、或者性生活过程里有破损接触(有破损这点很重要)才有传播的可能。至于传播率,以输血为首位(因为稳定大量病毒输入)性生活第二、破损皮肤黏膜偶然接触传播几率较低。传播的另一方的抵抗力也是一关键环节,同样都是接触到,有些人没患病、有些人得急性肝炎或急性期携带病毒后痊愈(指短时间内即可清除体内所有病毒)、有些人转为慢性携带慢行肝炎(指长久体内血液、肝脏细胞携带病毒并合并 / 不合并肝功能异常),抵抗力就是大家查乙肝两对半时都是阳性的那条 -- 乙肝表面抗体(它是因为我们打了乙肝疫苗而产生的抗乙肝病毒的主要有效抗体),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越高代表一个人的抵抗力越好,检查方法也很简单,查个乙肝两对半即可。
生活化一点讲,所谓和乙肝病人一起生活就有会被传染是大家不懂科学的一个误会,首先她病毒量要高、第二你要有破损处、第三你体内无抵抗力(抗体)才会达到传播条件,而和乙肝病人生活在一起没被传播的其他家庭成员其实比大家了解的整家患病的个案要普遍很多。
2.乙肝病人生存情况,大家只大概的有了解,一个人是有 / 无乙肝,但其实所谓“乙肝病人”间也有很大的区别。乙肝只是导致肝炎的众多病因中的一种,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肝炎或急慢性携带者。从病程上来看,分为急性慢性,从表现上来讲分为有无肝功能损伤,我上边已经提到:急性乙肝肝炎、急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快速清除体内病毒,慢性乙肝肝炎患者及携带者体内长期带病毒,肝细胞反复受损,携带者可转为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诱发肝癌,对一个有乙肝病毒在体内的人的病情判断可从乙肝病毒量、肝功能、肝脏病历等等多方面判断(感染科非我专业,大神们轻拍),也和病人携带病毒时间长短、肝细胞受破坏时间有高度相关性。
3.母婴传播问题。胎儿及新生儿是没有自然乙肝病毒抵抗力的,而整个怀孕到生产的过程中确定会接触病毒的机会一是生产时的血液接触、而是哺乳时的乳汁接触,前者可产后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阻断(可将这个看作一种被迫接触后的快速被动免疫,借别人已有的抗体来用用嘛)、后者一般在新生儿打过乙肝疫苗后可避免传播(可将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免疫形成的过程,不能总是借别人现成的抗体哦,宝宝自己也很快有抗体咯)。而产前胎儿在宫内,接触到妈妈的乙肝病毒几率、时间不确定,主要与母体血液病毒量高度相关,现在确切的产前阻断方式为妈妈口服抗病毒药物、目的为降低体内病毒量、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说个具体一点的数字,从胎儿到新生儿期,大约在分娩时分娩后收到传播的几率约为 90%,这一部分可完全被我以上说的两针阻断,而产前传播的几率约为 10%,这一部分就看妈妈的病毒量是几次放了,比如携带病毒量 7 次方的病人传播几率约为 7%、为 1 次方的病人约为 1%,吃药抗病毒就是为了把这个 7-8 点降为 1-2 点。
吊太多书袋了,从个人一点的角度讲,题主担忧无非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而解决方法都不难。
1.担心自己和家人被传播,那么带你女朋友去查病毒量,带家里人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抗体量。
2.担心以后怀孕生孩子的问题,那么确定她孕前病毒量、孕前肝功能、在有强大感染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产科产检。
3.担心她的身体,问清楚她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情况、有无每年体检、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进一步肝硬化等等,控制良好的乙肝携带者长期生存水平并不差于普通人。
4.怕被人歧视、怕被家里人不理解,要看题主家人的文化水平及性格了,建议要是不能用科学统治他们的思想就干脆别提这茬了。
5.题主本人对疾病及感情的不确信,如果以上科学内容及你们之间的真爱都不能帮你冲破莫名的恐惧,那么建议你们还是拜拜算了,互不耽误。
不过,我由衷希望这个答案可以让更多的人科学理解了这个疾病后,打破固有观念,让乙肝病人、乙肝携带者真正拥有和无乙肝疾病者一样的学习、工作、感情、生活机会。
前两天刚去补打了一次疫苗,我一直认为,不能因为我的抗体滴度低就不敢给乙肝病人看病了是吧。(被乙肝病人血喷、羊水喷、针扎等等事件多到我觉得生活在一起这么点小事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BTW,看太对人提到“大小三阳这”个问题,国际上乙肝共识根本没有这一条,关键还是看病毒量吧,主要是因为现在干扰素、抗病毒药等运用实在太广泛,e 抗体阴性(也就是大家说的小三阳)的严重乙肝肝炎患者着实不少啊,不要天真的以为自己“小三阳”就不会肝炎、肝硬化啊,真不是这样啊亲!



查看完整版本: [-- 女朋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该怎么办?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