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6-03-10 07:49 |
苹果在中国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但也有看法认为,林檎和柰是现在的沙果而非苹果,真正意义上的苹果是元朝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 苹果在中国古代又称“柰”或“林檎”。李时珍说:“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青者为绿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的另一种水果,在佛经中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明朝万历年间的《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因为苹果的“苹”字和“平”同音,所以在中国吃苹果也有解作“平平安安”的说法。近几年来也开始流行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吃苹果的行为,需明确此举源于中国,外国并无此传统。 【功效与作用】 1.降低胆固醇: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和胆汁酸功能,因而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有人实验发现,经常吃苹果的人当中,有50%以上的人,其胆固醇含量比不吃苹果的人低10%。 2.防癌抗癌:减少肺癌的危险,预防铅中毒,原花青素能预防结肠癌。 3.血管清理剂: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 4.通便止泻双重功能: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另一方面苹果中含有果胶,又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 5.维持酸碱平衡:苹果是碱性食品,吃苹果可迅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包括运动(运动食品)产生的酸及鱼、肉、蛋等酸性食物在体内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 6.减肥:苹果会增加饱腹感,饭前吃能减少进食量,达到减肥目的。 7.抚平情绪: 苹果中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专家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临床使用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使人较快安静入睡。 【营养价值】 1.富含锌: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人们早就发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能的效果。据研究,锌是人体内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锌通过酶广泛参与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锌还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锌可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发育不良,影响记忆力,实验也证明,减少食物中的锌,幼童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受到严重障碍。锌还与产生抗体、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 2.鲜苹果中的含水量为85%。 3.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 【注意事项】 1.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不宜生食苹果,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由于肠壁溃疡变薄,苹果质地较硬,又加上含有1.2%粗纤维和0.5%有机酸的刺激,很不利于肠壁溃疡面的愈合,且可因机械性地作用肠壁易诱发肠穿孔、肠扩张、肠梗阻等并发症。 2.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前列腺肥大的病人: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均不易生吃苹果,以免使症状加重或影响治疗结果。 3.平时有胃寒症状者忌生食苹果。 4.苹果不可与胡萝卜同食,易产生诱发甲状腺肿的物质。 5.苹果不和牛奶同食,果酸与牛奶中的蛋白质反应会生成钙沉淀,引起结石。 6.苹果不可与干贝同食,能引起腹痛。 7.苹果核里你会发现氰化物。把一个苹果核全吃了虽然不会致死,但也绝对对身体不好。当然,如果你吃太多的苹果核,(前提是要咀嚼并吞下)就有可能有并发症。 人体在上午时是脾胃活动最旺盛的时候,那时候吃苹果有利于身体吸收。晚餐后吃水果不利于消化,吃得过多,使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所以吃苹果尽量选择在下午前,要么是饭前半小时,要么是饭后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