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史实还是演义?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史实还是演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anron951119 2016-05-16 06:30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史实还是演义?


据正史的记载,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之后,对曹魏政权共有过七次用兵。而真正出兵祁山,其实只有两次。所以,罗贯中《三国演义》所说的六出祁山,有大多穿凿附会的成分在里面。其意旨在表现诸葛亮为光复汉室的那份锲而不舍的忠心。

诸葛亮对曹魏的七次用兵,概况如下: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

这七次用兵,真正意义上的出祁山只有两次。分别是建兴六年(228)春的那次和建兴九年二月的那次。这其中,第四次用兵不能算是主动出击,而是旨在防御,由于天降大雨迁延时日,蜀魏之间其实并未交兵。第五次,诸葛亮只是派魏延、吴懿等手下大将出征,自己并未亲临战场。


w7325377 2016-05-17 20:54
三国志上说是五次呢

htzh1974 2020-05-07 12:46
具史料记载应该是五次

假正经也 2023-03-18 08:38
se4777:据正史的记载,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之后,对曹魏政权共有过七次用兵。而真正出兵祁山,其实只有两次。所以,罗贯中《三国演义》所说的六出祁山,有大多穿凿附会的成分在里面。其意旨在表现诸葛亮为光复汉室的那份锲而不舍的忠心。 (2020-11-20 15:30) 

据山庄正史记载,你这次是在复制帖子原文第一段!

假正经也 2023-03-18 10:50
w7325377:三国志上说是五次呢 (2016-05-17 20:54) 

算了一下,《三国志》上的确记载着是五次。

假正经也 2023-03-18 10:52
7842949:楼主和沙发说的不一致,到底是几次呢。 (2020-05-07 00:22) 

楼主说的是对魏国的作战次数,并不是北伐的次数。而沙发说的是北伐的次数。应该都对。

假正经也 2023-03-18 10:53
htzh1974:具史料记载应该是五次 (2020-05-07 12:46)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的记载的确是五次。

cln1208 2025-08-31 21:06
好像说的只有五次

zyytsdf 2025-09-01 11:06
小说就是要说得热闹否则没有读者了

coolchick 2025-09-07 14:38
穷兵黩武,国力快被村妇掏光了,只有通过对外战争把矛盾向外转移,不然天府之国就要内乱不断了

姜谷粉丝 2025-09-27 16:56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史实还是演义?
演义与史实的区别
“六出祁山”这一说法主要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而非正史记载。《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影响力,但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了艺术加工和虚构。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第一次挥师北伐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星落五丈原的七年间,总共与曹魏进行了六场大的战役,但并非“六出祁山”2。

六出祁山的演义背景
在《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被描绘为诸葛亮北伐曹魏的重要军事行动,是贯彻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重要举措。小说中详细描述了诸葛亮六次出兵祁山的过程,包括每次北伐的背景、战斗经过和结果。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1。

史实中的诸葛亮北伐
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诸葛亮的北伐行动确实多次进行,但具体次数和过程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有所不同。例如,第一次北伐发生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但因马谡失街亭而退兵;第二次北伐发生在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但因粮尽而还;第三次北伐发生在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夺回武都、阴平二郡;第四次北伐发生在建兴八年(公元230年),因苟安误粮被重责而退兵;第五次北伐发生在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因李严假传撤军圣旨而退兵;第六次北伐发生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12。

结论
综上所述,“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创作,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实。正史《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但具体次数和过程与小说中的描述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当区分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以正史记载为准,同时欣赏《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


查看完整版本: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史实还是演义?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