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啥胃癌早期没症状,查出来就是晚期?[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为啥胃癌早期没症状,查出来就是晚期?[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6-07-05 16:55

咱们国家是第一人口大国,更是胃癌发病率第一大国!全世界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当中,35%都是出于我们国家!
  你绝对不知道:为啥中国成了全世界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图:我国胃癌高发的地区
  日本的胃癌发病率是世界最高,主要和地域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相关。我们国家的西北地区,如甘肃、青海,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然后就是上海、浙江、江苏一带。
  胃癌现阶段还很难避免,可是您知道吗?日本虽然胃癌发病率也很高,但却是胃癌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而在咱们国家,能够早期发现胃癌的患者,只有差不多10%。
  我们的邻国韩国,60%的胃癌都是在早期发现的。日本早期发现胃癌的数字竟然达到了80%!这是咋回事儿?田艳涛医生说,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有防病理念和意识。
  

  在日本,40岁以上会每年全员进行胃镜和钡餐造影检查。因为胃癌的高发年龄是40-50岁,所以40岁就已经进入胃癌的高发年龄了。而这两项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有力武器。
  遗憾的是,在咱们国家能在40岁的时候有意识的去查胃镜的人很少。田艳涛医生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胃癌可以通过检查早期发现,另一个就是大家都对胃镜心生恐惧,被胃镜这个东东吓到了,更别说去做,光看着别人做就觉得够难受的。
  

  现在医学比原来发达了,有种高级的新武器叫无痛胃镜您知道不?没听说过就OUT了!就是在全麻的状态下,您睡一觉做个梦的功夫这胃镜就做完啦。而且现在很多胃镜的管子没有那么粗了,都是细管胃镜。
  除此之外,一个简单的血常规、便常规也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很多人查完都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大便里边有阳性红细胞?大便潜血是阳性?一般意味着我们的胃肠有出血情况,出血多数来自胃肠,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通过胃肠镜来确诊了。
  

  田艳涛医生说,之前总会有患者向他咨询,4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镜会不会有点儿早?他的回答很肯定:不早!田艳涛医生还遇到过一些年轻胃癌患者,其中有两个印象深刻,因为实在太年轻!一个24岁,一个30岁。
  所以如果从年龄角度来讲,40岁以上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不易缓解的胃部不适(到消化科已排除了急慢性胃炎),就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
  你绝对不知道:胃镜不仅是筛查胃癌的手段,也是治疗胃癌的一种办法
  

  什么?胃镜还能治疗胃癌?!对,你没听错!在确诊胃癌之后,医生会根据肿瘤的期别,来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比方说早期胃癌,肿瘤非常小,就可以通过胃镜做这么一个切除小手术,把病变的黏膜剥离掉。这样就避免了动刀。但如果说中晚期胃癌,就只能开刀切除肿瘤了。
  你绝对不知道:为何早期胃癌没什么感觉,非得中晚期才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大家都知道胃癌很凶险,大多数患者早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一般都是到了比较晚期的时候才会觉得胃胀、恶心、烧心,甚至出现呕吐的症状。但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与肿瘤的大小、侵犯的深度以及肿瘤长的位置都有很大的关系。
  

  图1:胃部解剖结构
  肿瘤可以长在如上图中胃的任何位置。但相比之下它最喜欢长在胃窦这儿,在胃窦发生肿瘤的患者能够占到40%。
  肿瘤第二偏爱的就是胃体(包括胃体上部、胃体中部、胃体下部),有约30%的患者是在这个位置长的肿瘤。
  还有一个部位肿瘤也喜欢的不得了,就是贲门。就是老百姓老念的“喷门”!人家不叫“喷门”,叫贲门,别搞错了!有20%的患者,肿瘤是长在了贲门上头。
  到了医院,医生会借助CT和核磁共振检查给肿瘤这家伙“相相面”,看看它长得多大、侵犯的深度、长在了胃的什么位置、有没有往全身“跑”。
  

  图2:胃壁解剖结构
  如果通过检查发现,肿瘤侵犯到了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上图2),就还尚属早期;若肿瘤侵犯到了更深的位置(斜肌层、环肌层、纵肌层、浆膜),甚至发生了全身多处脏器的转移,就可能已经是中晚期了。
  胃的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进行消化,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吃的太撑太饱的时候,胃会胀的很难受很想吐。
  而当肿瘤长到足够大的时候,比如长在了胃窦(如上图1),胃窦这个部位原本的空间,就会随着肿瘤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狭窄,直到完全占据了胃窦这个部位的所有空间。就像是胃里有一大堆消化不掉的食物。所以到了中晚期胃癌就会出现胃胀和呕吐。


查看完整版本: [-- 为啥胃癌早期没症状,查出来就是晚期?[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