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的纲要已经通过,结合我们前面在说过的数据,在人口出生高峰后四五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拐点,未来十年二十年,基本是老龄化人口逐步堆积的一个实质大趋势,那么对应的健康医疗行业便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掘金池。
而对应当下医疗体制改革,很多挖掘的方向被医药控费这个预期压制,虽然医药股已经用实质的业绩证明其稳定的增长事实,但鉴于大量优质医药类公司都是百亿以上的市值,很难再现爆发潜力,于此该板块的长期属性依旧体现的是慢牛的状态。
既然看的是体制改革,我们就必须去深入洞悉政策驱动下产生哪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机会,且这些机会对应是否有小体量的公司能够获得足够的政策和行业红利。这些机会,隐藏在海量的信息之后,只能顺藤摸瓜才能瞥见端倪。而很难从所谓当下K线的波动中看到未来的大机遇。
当局面对整个人口老龄大潮的来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不足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确定性的改革试点便是分级诊疗。
国务院是去年9月份的指导意见便确定了这个方向:
提到分级诊疗,其实去年我们挖掘了精准医疗下的基因板块的行情。当然,里面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炒作,而基因诊疗也大部分停留在测试阶段,利好的挖掘当时已经体现在各种体外诊断业务的公司,而很多基因诊疗噱头因为蛮高大上,但暂时缺乏突破性的业绩预期。
此文,不是只为去找一个噱头,而是真正从产业,资本,现实政策,可预期性业绩等方面,真正挖掘出具备符合成长价值,且具备政策和产业东风推动的标的。
而再次进入产业资本可实操性的政策意见,是8月19日,卫计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分级诊疗试点》
试点中提及的一些新的运营方向和机构设立,则意味着蛋糕的形成或者重新划分。
不管是国务院的指导意见还是卫计委的试点通知,在医疗资源和信息化的方向都指向了: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既所谓的第三方检查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
从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其实我们看到了类似如:迪安诊断的大崛起,也看到了类似如美年健康在资本市场所具备的大体量,而宝莱特也开始被资金充分关注。对应的市值膨胀,都充分验证了政策导向下,新生产业所具备的的发展潜能。
但是有一个需要大家明确的是,中国目前的第三方检查机构,经过了十多年多的发展,现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已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而第三方影像机构仍处于萌芽状态。
而这一萌芽状态,在本月12号卫计委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正式触发了一个新生行业的爆发,一个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拐点。
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不具备独立的医疗服务机构资质,即所作出检查不能成为正式的诊断报告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
文件明确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地位;严格实行监管,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纳入当地医疗控制体系。助力体现在打破行业壁垒,推进医疗机构与影像中心间检查结果相互认可,解决重复医学检查的问题,减少看病经济负担;鼓励医学诊断中心集团化连锁化发展,对此类诊断中心可以优先审批;同时在医生层面,以多点执业的方式予以了保证。
通过美国影像医疗服务机构RadNet跟踪,不难看出这类行业具备极好的盈利能力,而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则决定了这类业务的体量庞大是美国同类业务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美国的影像中心有 6800多个,各州人口的密集程度不同,分布影像中心数量也不同。
而美国市场的影像中心上市企业,通过外延式并购获取市场份额。
但,中国,则是一个全新的第三方市场。
根据机构的预估,国内影像诊断规模如下:
那么对应的上市企业的挖掘,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政策助力下蓬勃发展的一个新爆发周期便跃然纸上。
且可以迅速聚焦的是,目前正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业务的上市公司可谓是稀缺。
在该类业务有系统布局的标的只有华润万东,广宇地产则只是出资1000万和一家影像诊断公司合资业务,且只占合资股份的20%。
于此我们将重点挖掘华润万东在影像诊断业务。
分析华润万东,不仅仅看到的是已经通过股权转让,完全民营控股之后活力释放下的业绩增长,更多的是,我们要看到鱼跃医疗作为大股东,本身已经拥有一个医疗器械类上市平台的前提下,不应该仅仅只是希望简单的把华润万东在打造成一个医疗机械类上市平台,而通过梳理华润万东的业务和引进的资本,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华润万东未来的一些端倪,未来打造成为一个医疗服务平台的预期似乎更明朗。
首先华润万东的股权来龙去脉我就不提了,名字看上去是华润旗下的公司,其实已经和华润没有任何关系,这里就不累述了,而需要明确的,两家公司既然同为医疗器械,以后必定会有相关业务的重整,解决所谓的同业竞争。
重要的是,华润万东,作为老牌的医疗影像器械类公司,在鱼跃入住以后,我们看到在15年的定增方案中引入了马云和虞锋控制的上海云锋新创股权投资中心,定增价格35.26,对应投入资金2.2亿。
华润万东和阿里健康其实已经有业务上的合作,15年的公告披露显示:15年4月17日,华润万东的控股股东鱼跃科技就已经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初便表示,华润万东医学影像旗舰店将进驻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双方将探索建立独立医学影像机构互联网运作模式,打造互联网医学影像服务的生态系统。华润万东将“提供医学影像读片分析服务,为阿里健康云医院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时间来到16年3月:2016年3月28日,华润万东、万里云与阿里健康签署协议,万里云注册资本由人民币800万元增加至1066.67万元,新增注册资本266.67万元全部由阿里健康以货币资金认购,认购价格为人民币2.25亿元,本次增资后,万里云的股权结构为:华润万东持股75%,阿里健康持股25%。以此计算,万里云的估值已经高达9亿元。而万里云作为华润万东旗下的控股公司,再次获得马云系资金的亲睐。
于此,马云本人控制的投资公司,以及阿里健康和华润万东之间可以说是多重利益和股权的相互绑定,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马云这个互联网大佬能在同一家公司通过不同的方式持有其股权?而撇开无谓的猜测,都透露出马云系资金对于影像诊断服务的强烈看好。
那么通过系统的政策梳理以及大佬们的布局状态,我们似乎不难发现:
影像诊断服务似乎是一个大金矿。
华润万东就当前影像诊断服务的布局来看:
首先对应的是设备的巨大需求。因为设立一个影像服务中心,根据通知要求,单个连锁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必须至少配备数字X 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 排CT 和64 排及以上CT 各1 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以及其他相关的患者监护装臵、急救设备和信息化设备。
其次是整个诊断服务的长尾效益。公司作为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行业的先行者,旗下的“万里云”与阿里健康合作,以实体中心为基础结合影像诊断医生资源,以点外面打造覆盖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网络,目前已初具规模。公司现在已拥有实体中心4家,对接基层医疗机构600 余家,日读片量1000张以上,其中大半为收费较高的MRI 片。
最重要的是,影像诊断服务作为一个入口,其未来是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信息的来做产业链延生和导流的,譬如通过影像诊断服务来引导患者后续的医疗服务,通过影像平台对接保险,支付等一系列的后服务生态。
美国的影像中心代表企业之一Alliance Healthcare Sevice 从08年开始从影像业务拓展至肿瘤放疗领域。肿瘤放疗业务目前占到公司整体收入的21%,也是公司这几年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而这个金矿可能在本月政策的促发下已经开始散发出金光,产业资本势必会在政策助力下进一步加快脚步,而华润万东不管是从产业设备的一个爆发期放量,还是作为未来整个影响诊断平台的价值,又将是一个新的生态会被挖掘。
而机构的调研反馈,上海 15年底开的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可以1年内实现盈利。从侧面反馈出这类业务具备的爆发潜能。
我们通过前期体检医疗,牙科门诊连锁和体外诊断等行业的第三方服务的路径,不难发现在产业东风下,这些具备卡位价值,且有优秀的业务能力的公司,都会获得不错的成长机会。
这样的案例,类似爱尔眼科,美年健康,迪安诊断等等,而此时此刻的影像诊断服务,政策的东风已来,产业的趋势不可逆,只需要时间,静等花开。
至于当下对应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那就见仁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