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随着临近年报“大考”,多家上市公司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出售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显示出A股市场年末部分公司卖股扮靓业绩的“陋习”仍然不改。相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出手增持,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或短期提振市场信心。
上市公司年末出售股份扮靓业绩 12月份,两市共有335家公司被减持了31.05亿股、减持市值410.73亿元,环比11月份有396家公司减持了25.92亿股、减持市值425.73亿元,减持规模依然居高不下。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67家,其中减持前三名公司分别为永泰能源(市值47.11亿元)、口子窖(市值33.75亿元)、二三四五(市值32.71亿元)。 12月份减持市场中,最大的看点是上市公司集中出售所持股份,无形中对2016年度业绩构成重大影响。据本刊记者统计,除以上三家公司外,佛山照明、泰禾集团、永太科技、新南洋、外运发展、渝三峡A、福建水泥、盾安环境、浙江富润、锦江股份、长江传媒、中牧股份等减持所持的上市公司股份较大。其中,佛山照明公告出售国轩高科股票2927万股,获得投资收益8.5亿元。 从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减持股份均对上市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2016年以来连续出售股份的公司更是赚得盆满钵溢。福建水泥更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公司12月26日至29日继续出售兴业银行股票180.2万股,成交额2893.33万元。自2016年9月13日开始已累计出售兴业银行1951万股,净获益约2.45亿元。公司称“本次减持兴业银行股票,对公司2016年全年减亏产生积极影响。”而福建水泥2016年三季报亏损1.87亿元,由于2014年、2015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存在被ST的风险。 对此,券商机构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年报“大考”临近,上市公司总会想方设法增厚业绩,常见的套路有出售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卖地卖房、甩卖或剥离资产等方式,甚至很多业绩不佳的公司或ST公司还以此谋求避免亏损。而上市公司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交易性资产中,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变现容易且卖出不影响主业,成为有增厚业绩意图的公司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的最佳选择。但是,依靠卖股对上市公司短期提振业绩可能立竿见影,但并没有改变公司主业的现状,若不在主业上下功夫最终会于事无补。
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增持成看点 12月份,共有180家公司被增持了18.99亿股、增持市值214.36亿元,环比11月127家公司被增持了43.56亿股、增持市值475.23亿元相比,增持力度有所下滑。 12月增持金额上亿元的有35家公司,其中增持前三甲公司分别为民生银行(增持市值77.28亿元)、康得新(增持市值31.98亿元)、焦作万方(增持市值5.47亿元)。康得新被浙江中泰创赢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增持1.7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5%,触及举牌线,增持后中泰创赢成为康得新第二大股东。中泰创赢披露,此次入股康得新,旨在通过中植集团海内外的资源优势,把康得新打造成为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平台企业。目的在于成为长期持有的战略投资者,不谋求控股地位。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公司股票的可能。类似的被股东增持的公司还有宏磊股份、冀凯股份等。 12月份还有一些公司被实际控制人增持,碧水源、乐普医疗、深圳惠程、双塔食品、海达股份、罗牛山、恒顺众昇等均表示,被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增持,主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充分看好,通过增持股份的方式表明信心”,或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巩固控股权地位及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而增持,未来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其中碧水源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文剑平计划自12月13日起6个月内,斥资10亿至11亿元增持公司股票;深圳惠程、双塔食品、罗牛山公告称,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计划增持不超过1亿至10亿元、3亿元和2.5亿元。 对于被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增持这一现象,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在市场大幅向下调整之际,大股东及董监高释放增持信息以期实现股价的稳定,属“信心提振”,这一做法与2015年6月A股市场下跌以后诸多公司大股东的增持举动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