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生活习惯 半夜做这事16岁男孩腹腔里全是脓液[6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 生活习惯 半夜做这事16岁男孩腹腔里全是脓液[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17-01-31 21:54


  现如今不少年轻人都喜欢乱吃东西,并且经常熬夜,生活习惯简直是一团乱,分不清白天跟黑夜,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身体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疾病却不会这样认为,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熬夜的危害的相关内容吧。

  消瘦的少年王刚(化名),16岁,当同龄人正在高中苦读时,他却晚睡晚起、不吃早餐,天天夜宵,喝白酒、吃辣条,随心所欲。可惜身体早已吃不消他如此作。因为突然剧烈的腹痛、呕吐,王刚被送到医院,一查,家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空腔脏器穿孔,腹盆腔积液(脓)!必须马上手术。



  半夜做这事16岁男孩腹腔里全是脓液

  昨天,躺在病床上的他,一脸的懊恼。

  凌晨睡觉中午起床

  要么饿扁要么撑死

  王刚的父母在东阳市画水镇谋生,平时忙于生计,没怎么管儿子。

  2年前,王刚由于各种原因辍学了。不用上学,又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作息时间越来越随意。经常是中午12点才起床,早饭午饭一起吃。到了晚上则睡不着了,迟的时候凌晨2点才睡。夜里总会饿,夜宵可能是一大碗蛋炒饭,也可能是一包辣条,几两白酒,撑饱肚子才入睡。

  这样的生活延续到今年上半年,王刚发现只要肚子一饿,他就会出现饱胀感,即使马上吃了点东西,还是觉得胃不舒服。他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不要等太饿了再吃。但吃辣条、喝白酒,每天抽烟的习惯没改。

  今年9月开始,王刚肚子饿时已经不单会有饱胀感了,还经常性地出现上腹部疼痛。他有些害怕,注意调节,每天早上八九点都起床吃早饭,但是疼痛感还是会时不时来袭。

  10月21日早上8点,王刚刚吃完早饭,腹部突然刀割般地疼,过了4个小时还是很疼,还呕吐了3次。吃午饭时,父母见儿子面色苍白,王刚才把这几个月的腹部症状告诉了他们,父母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肚子突然剧痛

  到医院一查腹腔里全是脓

  医院的外科医生很快作出诊断:脏器穿孔、腹膜炎,积脓……

  医生为王刚进行了胃肠减压、护胃治疗后,王刚的疼痛缓解了不少。

  “医生,我儿子说不怎么痛了,是不是这样就好了?”

  “不行,得住院做手术。”



  “有这么严重吗?”

  “腹部CT显示你儿子‘腹盆腔游离气体,提示空腔脏器穿孔,腹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如果不治疗,肠道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加重,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当天下午,王刚上了手术台。

  医生探查腹腔,全是脓液,清理出来约有120毫升。胃也不太好了,表面覆盖着一层脓苔,十二指肠上段有约0.2*0.2厘米大小的穿孔,可以看到有胃内容物从里面流出,这就是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了。医生仔细缝合了穿孔,冲洗去除腹腔内的脓液,手术过程顺利。

  现在王刚还在术后恢复阶段,已经可以进行少量的运动。

  乱吃饭、乱睡觉,后果很严重

  王刚的家人很奇怪,儿子为什么突然就会十二指肠穿孔?

  其实,他的穿孔并非突然,而是日积月累“乱吃饭”“乱睡觉”的结果。医院外科主任介绍说,王刚经常长时间空腹,等饿得厉害了又暴饮暴食,使胃内压力增加,导致溃疡。而每天晚睡晚起,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会使溃疡加重而穿孔。



  还有喜欢吃垃圾食品,加工时卫生不把关,细菌进入消化道,持续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患胃炎、胃溃疡或肠穿孔等。

  医生提醒,年轻人一样要学会保养身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生活作息规律,才能远离疾病。

  睡眠紊乱的危害

  人们过去总以为,睡得多才发胖。可是最新调查却彻底颠覆了人们惯有的思维。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某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得少”和“睡得多”同样会引起孩子肥胖。此外,这项历时12年、涉及全国2万0-18岁儿童及青少年睡眠的研究还发现,中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与欧美同龄人相比平均每天少睡约40-45分钟;到了高中阶段,少睡时间更增加到1小时。不健康的睡眠习惯,不仅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睡眠不足,身体发福

  “青少年平时(不包括周末)每晚睡眠不足8小时,食用高脂食品与零食的数量往往较多。”专家指出,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饮食结构变化,这会加大肥胖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显示,与睡眠8小时以上的青少年相比,每晚睡眠不到8小时的青少年,往往会吃更多的高脂食品和零食。他们从脂肪中获得的热量要多出2.2%,从碳水化合物中得到的热量则少3%;而睡眠每增加一小时,食用大量零食的几率就会降低21%,睡眠较少的人每天脂肪摄取相对增加2.2%,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累积热量摄取变多,从而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仅如此,孩子因缺觉发生的肥胖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肥胖有所不同,他们多余的肉都在腹部,而腹部肥胖更容易导致他们进入成年阶段后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而瑞典一项研究发现,睡眠过少容易导致女性腹部和腰部肥胖,而缺少深度睡眠和少梦也容易导致女性肥胖。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发表公告说,约400名女性参加了该校研究人员的这一研究。研究人员在她们身边设置了专门仪器,记录她们每天睡觉的不同阶段和各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并定期对她们的身体健康进行检测,测量她们的腰围。这一研究持续了2年,结果显示,那些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睡眠达到8小时的人平均腰围粗了9厘米。

  研究人员认为,肥胖和睡眠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联系。睡眠时间短、少梦以及缺少深度睡眠都会影响女性体内皮质醇和生长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腰腹部肥胖。

  睡眠欠债,身体来还

  “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思考能力会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会削弱、免疫功能会失调、内分泌会失去平衡等等。”专家说。

  生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完成,深夜22时至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如果错过这段深度睡眠的时间,细胞的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

  睡眠状态下,规律分泌的各种激素积极发挥着作用。以生长激素为例,当你进入深睡状态1小时后,其分泌进入高峰,是白天的3倍多。该激素除了促进生长,还能加速体内脂肪燃烧。除了大脑,人体大多数内脏器官如心脏、肠胃等都受植物神经支配。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白天,交感神经活跃,心跳及肠胃蠕动都加快;当你睡着时,交感神经变得抑制,副交感神经呈现活跃状态,内脏器官得到休息放松。如果疲倦时不睡觉,不仅内脏器官得不到休息,容易因劳累过度感到不适,植物神经也容易紊乱,埋下失眠的隐患。

  生病后人总是特别嗜睡,因为机体通过睡眠来抑制其他生理功能,突出免疫功能,帮助人体早日恢复健康,由此可见充足的睡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医学实验也发现,人如果减少4小时的睡眠,体内免疫细胞活力就减弱28%;而获得充足睡眠后便可恢复。

  睡觉的时间也是头发获取营养的关键时机。因为白天仅大脑皮层活动就要消耗人体全部新陈代谢及日常活动所需养分的1/4,颈动脉运输的血液多向脑部集中,输送到侧支的血液量较少,而头皮组织恰恰仅靠颈动脉的侧支供血提供营养。若长期睡眠不足,没有在夜晚给头发供应充足的血液,头发将变得稀少而缺乏弹性。

  睡眠紊乱,滋生心理疾病

  “对正处于身心都在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睡眠不足,内分泌紊乱,激素分泌丧失规律,情绪变得容易激动,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专家说。

  美国《睡眠》杂志刊登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17-24岁的年轻人每晚睡眠平均不足5小时,其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比每晚睡8-9小时的同龄人高3倍。



  专家提醒

  人体的生物钟在22时到23时出现一次低潮,因此,睡眠的最佳时间应是21时到22时,若23时以后还未入睡,那么过了24时就很难入睡了。

  睡觉紊乱的原因

  1、是焦虑与抑郁情绪。头号睡眠的杀手是长时间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会对大脑皮层造成明显的影响,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使得正常睡眠时候没有睡意,无法入眠。焦虑与抑郁情绪还对睡眠中枢的功能造成损害,使其能力衰弱,节律失调。焦虑情绪的损害比抑郁情绪的损害更为严重。临床上有些人一次惊吓,出现强烈的焦虑情绪过后,当晚就会失眠,逐渐发展成失眠症。

  一般可以这样说,没有焦虑与抑郁情绪,就不会有大多数人的失眠症。生活中发现,很多人的工作性质是要长期熬夜的,如夜班工人、护士等;有些人会不定期的加班工作到深夜。但是这些并没有失眠症发病,主要是没有并存焦虑与抑郁情绪。

  2、是不良的作息行为。晚上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10点—11点之间,是人睡眠中枢启动工作的时间。所以,一般建议晚上睡觉不超过12点。如果人为的改变自己的作息规律,打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睡眠中枢工作出现启动紊乱,最后会造成睡眠功能失调。



  3、是思想上的持久冲突,或者有不健康的思考与过度透支脑力的工作过程。以上的情况,人大脑就会有放不下的事情,过度消耗大脑的能量与氧气,容易造成大脑过度兴奋与过度疲劳,干扰睡眠中枢功能的发挥,造成失眠。

  结语: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生活习惯不好的危害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千万别拿年轻当本钱。

chenqins 2017-02-01 13:24
这是一个警钟,值得警惕啊,特别是向我这样的夜猫子更加得改正。


查看完整版本: [-- . 生活习惯 半夜做这事16岁男孩腹腔里全是脓液[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