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7-02-09 09:13 |
生病了得吃药喝水, 这当然是没错的 但吃药时怎么喝水 能让药发挥最大的效果 你留意过吗? 多数人是简单用一杯温开水送服,有些人则喜欢干咽、或把药片嚼碎了服用。 其实该不该喝水、喝多少水,根据吃的药不同,方法是不一样的,喝对水能让药品更好地发挥效用哦! 吃药时 该不该喝水? 大多数药品在口服时,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的。 水能润滑食道、加速药物在胃里的溶解、促进吸收,另外还能减少食物和胃酸对药物的破坏,缓解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吃药时 该先喝水还是先吃药? - 服用胶囊时,有些人喜欢先把胶囊放嘴里,再用热水冲服,这样因口腔较干,胶囊容易黏在嘴里不易吞咽。 - 而用热水送服胶囊会使其快速溶化,胶囊皮容易黏在喉咙或食道里,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 因此,服用胶囊前,最好先喝少量温水,不要选择过热的水或果汁等。服胶囊后如果感到喉内有异物,这说明服药时用水量不够,只需再加量连续喝水就可以让胶囊顺利服下去。 吃药时 该喝多少水? 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脏的损伤,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 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2000—2500毫升),以降低黄嘌呤结石以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 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需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从而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吃药时 有特殊的喝水姿势? 有一些药品在服用时,对怎么喝水有特殊的要求,要注意哦! 糖浆和含片 止咳糖浆、含片类药物服用后会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 如果喝过多水,会把咽部药物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含片至少5分钟内不要喝水,最好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 胃 药 胃药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混悬凝胶等,服药时不宜多喝水,一般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且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 因为此类药物进入胃肠道中会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盖在受损胃肠黏膜上,喝水过多或服药后马上喝水,会使覆盖在受损胃肠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稀释变薄,从而影响疗效。 口崩片 口崩片是一种放在舌面30秒内即能自动崩解成无数微粒的新型药物制剂。它崩解速度快、吸收迅速等,适合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痴呆症、癫痫病人等和孩子服用。 服用口崩片前后一般不需喝水,尤其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须迅速起效的药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口崩片在含服后切忌立即喝水,否则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 中药及中成药 在吃中药时,还讲究用用白开水、酒、淡盐水、蜂蜜水、米汤、红糖水、葱白汤、姜汤等作“药引子”送服。 “药引子”是中医药的独特概念,是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有些还能起到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的作用。 不同的药物,用不同的“药引子”送服,能加强药效,促进康复: 清热药 宜用米汤送服 清热药味苦,性寒,如用水来送服,可能伤害脾胃。米汤汤味香甜,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功能,用米汤作为药引送服,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米汤最好是大锅中熬出的米汤,要达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 除了清热药外,作用较猛的泻药,如大黄、芒硝等,也适合用米汤送服,否则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引起腹痛。 同时,外感发热服用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感冒冲剂等,用米汤冲泡,可帮助发汗、护胃气,对身体康复很有好处。 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送服 六味地黄丸由六味中药组成,有滋阴补肾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病症,多为蜜丸。 食盐也是一味中药,因其味咸,可引药入肾,有助于增强六味地黄丸的药效。 从另一方面讲,盐的寒性,可给肾阴虚、虚火的病人清火。其他宜用淡盐水送服的中成药还有大补阴丸、左归丸等,以治疗肾虚的药物为主。
生病了,一定要好好照顾身体 连喝水也要注意 药效发挥得最好,病好得就快 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