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7-03-31 08:42 |
提起梵高,你会想到什么? 是他大胆夸张的色彩运用? 还是他那些经典的传世之作? 抑或是他那不为人所知的内心? 很多人都知道梵高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他曾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梵高自画像 他患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病,才让他做出这种正常人看来“疯狂”的举动? 后人从历史记载和他的画作中猜测——梵高可能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 其实,除了梵高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也都是双相障碍的患者,《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玛丽莲·梦露、费雯丽、丘吉尔……所以也有人称双相障碍为“天才病”。 今天,3月30日就是——“世界双相障碍日”。健康北京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双相障碍”,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双相障碍? 抑郁与躁狂交替反复发作的疾病叫“双相障碍”,是心境障碍中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是指悲伤或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患者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 双相障碍一般由什么引发? 引发双相障碍这种疾病的原因并不固定,有时候是因紧急情况而产生,有时候则是因对事件的应对行动所引起,还有时候是预先存在因素的加剧。
重大社会问题:
因紧急情况引起:家庭分裂、安全性、歧视、失去生计和日常生活的社会结构、信任度低和资源匮乏; 因人道主义应对行动引起:人满为患、难民营内无隐私、失去社区或传统支持; 预先存在:属于边缘化群体。
趋于心理性质的问题:
因紧急情况引起:悲伤、沮丧、酒精和药物滥用、抑郁和焦虑,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 因人道主义应对行动引起:因缺乏食物分配方面或有关如何获得其它基本服务的信息而焦虑不安; 预先存在:患有抑郁症、酗酒或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 在面对上述所说的情况时,人们会有沮丧的反应,那么这些沮丧的情感通常表现出的症状是什么呢?
头疼、疲劳、食欲不振、疼痛; 哭泣、悲伤、悲痛; 焦虑、害怕; 过于警惕,或神经过敏; 失眠,做噩梦; 烦躁、愤怒; 困惑、发呆。 双相障碍这类抑郁症有躁狂期和抑郁期,在躁狂发作时有一些特殊的发病症状:情绪亢奋或烦躁,过度活跃,急于表达,自尊心膨胀,睡眠需求减少。 温馨提示: 不是每一个有这些症状的人都需要或想要获得支持。如果能够恢复基本需求、有办法回到正常生活状态并在需要时可以给予某种支持,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都会恢复健康。 双相障碍容易找上谁?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各年龄层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其中约有6000万人属于双相障碍影。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6%至85%的精神障碍患者没有接受治疗;在高收入国家,相同情况的精神障碍患者在35%至50%之间。 中国疾控中心资料显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这些人缺乏社会资源,容易陷入无助的境地,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大学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低危人群,他们有较多条件可以缓解负面情绪,而农村年轻女性才是高危人群。 温馨提示: 1、对个人思维、情绪、行为和人际互动的能力管理不善的人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增加发病的几率。 2、压力、遗传、营养、围产期感染和接触环境危害也是造成患病的的因素。 双相障碍需要积极治疗! 双相障碍不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其他疾病共病率也非常高,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重性精神类疾病。 双相障碍治疗需注重“三大原则”,即综合原则、长期原则及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 综合原则是指采取多重手段,如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和改善依从性; 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 共同参与原则,即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警惕你身边“喜怒无常”的人:
年轻的双相障碍患者首次诊断后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因此,当身边出现这种反复“喜怒无常”精神状态的人时,需警惕他们是否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但只要有效治疗,控制住症状,患者就能正常生活。
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而心境稳定剂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期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并以长效、低副作用的特性,成为长期治疗双相障碍的一线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