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7-04-06 08:12 |
ARB类降压药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在降压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不同ARB的结构不同,对AT1受体的作用也不同。一般ARB仅能抑制AT1受体的化学激活,奥美沙坦是一种新型ARB,具有独特的双链结构,能同时抑制AT1受体的化学和机械刺激两种激活方式,此外,还兼有RAS系统平衡调节的作用,使其成为临床上降压效果最强的ARB类降压药物。 降压首选:疗效确切、安全、靶器官保护 高血压治疗是心血管领域研究最为广泛的话题,在降压药物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其中,ARB类药物凭借降压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等多种优点,成为人们理想中的降压首选药物。 如此理想的降压疗效与ARB的作用机制密不可分,ARB的作用基础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研究证实,RAS过度激活引起血管收缩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生机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RAS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肽,在RAS激活后直接与其受体AT1结合,引起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靶器官损伤等效应,从而导致血压升高。ARB则与AngⅡ竞争性争夺AT1,阻断了AngⅡ和AT1的正常结合,产生血压下降等效果。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以及奥美沙坦等多种ARB相继面世。其中,奥美沙坦具有其独特的结构优势,能够更好地降压和保护靶器官。 优势一:2条侧链更牢固 ARB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都有苯并咪唑环,依靠其上的羟基和羧基与AT1受体以离子键形式结合。一般ARB类药物没有侧链或只有一个羧基,如替米沙坦和氯沙坦既没有羟基也没有羧基,与AT1受体的结合较松散;厄贝沙坦、坎地沙坦和缬沙坦只有羧基,与AT1受体的结合也并不十分牢固。而奥美沙坦有两条侧链,一个羟基、一个羧基,与AT1受体可以紧密结合,不易被AngⅡ置换或机械牵拉解离,因此能发挥更持久强效的降压作用。 优势二:4个位点双抑制 AT1受体是一种机械感受器,不仅能被AngII化学激活,同时也会被高血压引起的机械牵张所激活。ARB与AT1受体结合的模式各有不同,比如,缬沙坦与AT1受体通过3个位点结合,这3个位点都为AngII的结合位点,所以,缬沙坦可与AT1受体结合阻断AngII的激活。而奥美沙坦与AT1受体有4个结合位点,其中两个是AngII的结合位点,另两个是机械刺激的结合位点,所以奥美沙坦可同时阻断AngII和机械刺激对AT1受体的激活。 一项基础研究发现,将奥美沙坦的羟基或羧基置换掉后,对AT1受体活性的抑制力均明显减弱,对机械刺激激活AT1的抑制能力也明显减弱,证明了奥美沙坦结构中的两条侧链均有重要作用。 优势三:抗击损伤,加强保护 RAS不仅存在引起血压升高的ACE-AngII-AT1损伤轴,还存在抗细胞增生肥大的ACE2 -Ang(1-7)-MAS保护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水解AngII产生Ang(1-7),作用于Mas受体并介导一系列反应,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高血压产生的机械刺激会导致ACE升高,ACE2降低。奥美沙坦既可以阻断AngII,又可以阻断机械刺激,所以,可以阻止ACE升高和ACE2降低。另外,研究证实,奥美沙坦显著增加ACE2 mRNA表达及ACE2活性,因此在降压治疗以及心血管保护中更具有优势。 临床验证:降幅大,达标率高 奥美沙坦的优势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一项比较不同ARB降压疗效的头对头研究Oparil研究,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前主席、JNC 7和JNC 8指南委员会主席Susanne Oparil教授担任首席研究者。该研究发现,与氯沙坦、缬沙坦或厄贝沙坦比,治疗2周时,奥美沙坦是唯一降压幅度达两位数的ARB,在治疗8周时,奥美沙坦的降压幅度仍最大,并且达标率最高。在这项研究发表之后,又有多项研究证明奥美沙坦在降压幅度及降压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其它ARB。 总之,ARB类药物虽作用机制相同,但降压效力不同。奥美沙坦独特的化学结构,与AT1受体4位点紧密结合,能同时抑制AT1受体的化学激活和机械激活,并且,奥美沙坦能显著升高ACE2及其活性,使其不仅降压能力大于其它ARB,更在血管保护方面具有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