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7-04-27 12:31 |
伤口液化的问题,在妇产科经常会遇到。为啥?因为咱们科“肥”啊! 伤口之所以会液化,是因为皮下脂肪的问题。没有皮下脂肪的人,相对没那么容易出现脂肪液化,但是作为一名风韵的女子,怎么能没有皮下脂肪呢?妇产科就是这样一个风韵十足的科室,伤口脂肪液化自然会多一些。 当住院医生的时候,虽然对手术充满好奇,但手术台上,也就只有点缝皮的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缝出一个漂亮的伤口,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但如果术后出现伤口液化,裂开等情况,内心也是极度崩溃的。在几度崩溃之后,却让我练就出了一手换药的好本领。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妇产科没有长不好的伤口,只不过是愈合得慢而已!” “没有长不好的伤口?那只说明你见得太少!” 不可否认,这世上确实有经久不愈的伤口。例如,冷脓肿,颈部结核形成的窦道,常常经久不愈,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但只要病人本身的原发病是可治愈的,或者导致伤口经久不愈的因素是可控制的,伤口愈合,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除非病人挂了。我曾遇到过一个妊娠合并SLE的患者,产后伤口不愈合,后来诊断为SLE,很严重的低蛋白血症,硬是没扛过产褥期。本科实习的时候,曾管过一个车祸伤的病人,大腿上一个深达10cm 的窦道,我换药换了一个月也没长好。后来我转科转走了,我同学接手,继续每天换药,据说换药换了3个多月才出院,那会儿我内科实习都快结束了。 战乱时期,阵地上伤员的伤口经常得不到妥善的护理,加上长期疲劳,营养不良,感染,伤口溃烂,形成窦道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时常会有蛆虫从包扎好的伤口里爬出。即便是这样的伤口,只要人没挂,也总有愈合的一天。更奇葩的是,人们竟然从战地伤口里长蛆虫的现象中得到了灵感。原来蛆,竟然是能帮助清创的。于是聪明的大夫们发明了一种“蝇蛆疗法”,用于治疗脓肿、烧伤、坏疽、慢性腿部溃烂等经久不愈的伤口。在没有抗生素滥用的年代,这办法曾救过不少人的命。 对于普通妇产科手术病人的伤口液化、开裂,和上面所提到的用“蝇蛆疗法”治疗的伤口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何况现在有琳琅满目的高档抗生素可选用,即便是感染伤口,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妥善的切口引流之后,伤口愈合,其实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而对于大夫来说,主要纠结的,也并不是伤口能不能长好的问题,而是如何让病人能坦然接受这个时间问题。 对于肥胖病人,伤口裂开后的视觉体验,是非常震撼的。为避免引起大家视觉上的不适,这里就不放图片了。简单文字描述一下吧,也就是巴掌那么宽一块血糊糊的肉,翻在外面。 巴掌那么大一块伤口,每天换药是个是体验? “一定很疼吧!” 医生每次都会用镊子,剪刀修剪掉表面的坏死组织,和老化的肉芽。听着剪刀咔哧咔哧的声音,想着都疼。 而实际上并不会。因为新生肉芽表面是没有神经的,看上去血肉模糊,其实并无痛觉。 “那为什么最近换药越来越疼了呢?” 那是因为伤口越长越好了,开始有感觉了,距离完全愈合的日子不远了。这不是坏事。 脂肪液化的伤口,多久能长好? 少则半个月,多则两个月。在适当的时机选择二次缝合,能加快愈合进度。当然,不缝合也迟早能愈合,只是个时间问题。对于小的裂口,胶布拉拢一下,也能长好。 有什么促进伤口愈合的办法? 关于促进伤口愈合的办法,世界各地的临床大夫都在各显神通。各种土办法、洋办法都有人在用。当中,我也尝试过好几种。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并没什么卵用!长得慢就是长得慢,你感觉快了一天两天,也未必是我们的“办法”牛逼了,更有可能是伤口它本来就到时候了。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奉劝诸位伤口液化的君,莫要伤心,伤口迟早会长好的。诸位换药的小大夫也莫要心急,你大可以告诉你的病人,“伤口一定会长好的!” 关于伤口缝合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脂肪液化的概率,小大夫们可回复“皮下脂肪”,后台私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