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7-05-15 10:04 |
昨天,《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出炉。纲要指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上海地区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6%,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7300元/人。 保费收入占GDP达6% 据了解,《纲要》主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5年上海保险业的发展蓝图。 根据《纲要》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构建国际领先、辐射全国、繁荣高效、功能齐全的保险市场,提升再保险、航运保险、保险资金运用等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发展成为国际保险中心。保险成为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改进公共产品服务的有效工具,成为经济提效升级、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成为社会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 具体指标为:到2020年,上海地区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6%,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7300元/人。 推动税延型养老险试点 同时被列入《纲要》的规划是,助推上海地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支持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推进保险资金与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合作;支持保险参与“互联网+”行动,支持在沪设立专业互联网保险机构;加大保险支持“一带一路”力度,支持在沪设立信用保险公司;增强保险服务都市农业建设能力,继续推进“保收入”农业保险试点。 另外,备受关注的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和创建失独老人保险保障模式也被明确列入《纲要》。 回看“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保费收入从2010年的69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125亿元,年均增长率10.09%。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为4.5%和4658.55元,分列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比2010年增加了0.37个百分点和1634元。保险业增加值337.94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率17.24%。 六大举措推动规划落地 上海保监局表示,《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上海保险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将从六个方面着手推动规划落地。 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新一轮保险开放创新,着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和全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国际保险中心制度创新和保险机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深化航运保险、再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三大支撑,形成保险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 全面创新保险机制模式、产品服务和技术手段,激发保险业创新发展动力,加快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稳步扩大“保价格”、“保收入”农业保险试点,支持保险参与“互联网+”行动。 积极应对上海深度老龄化,提供优质高效的商业健康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推动大病保险从理赔型向管理型转变,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与长期护理保险匹配的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养老地产示范园区。 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作用,有效辅助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建立与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衔接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在涉及公众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校园安全领域,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支持开展电梯综合责任保险、医师执业保险、实习安全保险等试点。 加强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着力建设现代监管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协会组织、社会公众、监管机构“四位一体”风险防控机制。 坚持依法合规、诚信立业,集聚各类保险人才。支持保险信用信息与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互通与联动合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人口健康数据应用业务平台建设。 纲要与民生息息相关 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陈冬梅解读《纲要》认为,此次纲要最主要突出“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等战略,服务上海四个中心,服务社会民生保障,这个主基调。 她告诉记者,纲要目标定位清晰,即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形成保险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基本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 陈冬梅指出,“其中‘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驱动、科技支撑的行业长效创新机制,提升上海保险业核心竞争力’让人印象深刻。希望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为保险大国发展为保险强国做出突出贡献。 另外她提到,纲要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很多。例如税延养老险;促进保险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养老地产示范园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大病保险从理赔型向管理型转变;发展艺术品、影视、动漫、展览、赛事以及相关版权、品牌、商标等文化产业保险;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广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校园安全领域,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等。(劳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