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重庆竟然是这样一个城市[10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重庆竟然是这样一个城市[1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17-05-24 10:28


克洛伊有一位友人——Q先生。Q先生来自川渝,家乡重庆,身材清(gan)瘦(bie),是一位光吃不胖的重庆市民的代表。看到这个问答之后,克洛伊特地采访了Q先生,了解他对重庆人身材保持的秘诀如何解读。

Q先生在百忙之中简单甩回来一句:

“因为发热会瘦。”

虽然克洛伊真的怀疑,Q先生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一边吃火锅,一边被辣得挥汗如雨,这个效果就和一边吃一边……是一样的。我被说服了。

怪不得Q先生作为一个92年的中年人,身材还保持得那么好。

其实,川渝地区有着很特别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山城重庆。

作为一个热爱故土的重庆人,Q先生曾经在知乎上详细解读过重庆的立体城市风光。于是,在本期重庆特辑里,克洛伊特意向知乎达人Q先生申请了转载许可。

那么接下来就是他对重庆作为一个三维立体城市的解读,以及克洛伊删改和加入的内容:

Q先生解读立体重庆

重庆是一座三维的城市,丘陵为主的地理条件,使得重庆作为一个城市整体,处处都有着巨大的垂直落差。

重庆的市中心是渝中半岛,由于地理原因被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上半城是以解放碑为标志的市中心,下半城依傍两江,将上半城围成一个C型。

由于巨大的垂直落差,上半城与下半城之间的距离,在二维地图上看似挺近的,实际上需要爬坡上坎,走很长的步道才能到达的。一定要有一劳永逸的方式去克服这种不便。

于是便有了这样80年代的重庆:



为了克服这样的不便,重庆市政府确实费了很大的功夫去改造这座城市。缆车、索道成了市民出行的必需品。



在这个时候,我想应该有“立体城市”的概念雏形了吧。

而现在,重庆主城区的立体交通已日趋完善。试想这么一个画面:

在山与江的交界处,能清晰地看到三条“轨道”,它们依次是公路(或立交桥)、轻轨线以及两江的航道。



然后,我们拿轻轨2号线举个例子。

在轻轨行至“李子坝站”的时候,你会发现轻轨驶入了一幢高楼,并在楼间停下来,你在下车时有两种选择:上一层楼到李子坝正街,或者下几层楼到沙滨路。



最后,我们拿轻轨3号线举个例子。从江北机场出发,驶过碧津、回兴几个居民区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能够看到楼房里的电视所播放的节目。



传统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区隔已经渐渐变得模糊,这就是“立体城市”所带来的变化吧。





(“极限挑战”节目中出镜的长江索道)

现在的Q先生已在北京学习和工作多年。他表示,现在自己视线的前方永远是平与直的。平原地区的生活与山城相比,自然是少了许多味道。

为了找回这些“味道”,接下来克洛伊要跟着去吃一次正宗的重庆火锅。

吃火锅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码头,船工们将动物的内脏和下水,煮成一锅香辣诱人的大杂烩——这就是重庆火锅。



最正宗的原料,比如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



“一般挑担子零卖小贩将水牛毛肚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一般卖劳力的工人,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

——四川作家李颉人



直到民国以后,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这种烫锅高档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



这就是重庆火锅的由来。

克洛伊是一个极其怕辣的人,每每吃到又辣又烫的红油,就会感到嘴唇和味蕾一起被鞭子抽打。曾经有人骗我生嚼过一小片辣椒,疼到眼泪都飚出来,生生吃了三球冰淇淋,灌下两大杯凉水,才感觉又活了过来。

所以,重庆老乡可以做朋友,重庆火锅,咱们就不亲自尝了。

但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重庆——真是一个不错的城市!

假正经也 2017-05-24 13:08
重庆,抗战时期的陪都。

天人地 2017-05-24 17:19
重庆是个典型山城


查看完整版本: [-- 重庆竟然是这样一个城市[1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