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到黑龙江八岔,听乌苏里船歌约会美丽的“赫哲姑娘”[37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到黑龙江八岔,听乌苏里船歌约会美丽的“赫哲姑娘”[3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7-06-21 16:55

有一首歌,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被世代久居在那里的赫哲族人天天传唱,这首歌是哪首歌呢?

上了点年纪的人,谁不熟悉《乌苏里船歌》那悠扬动听的旋律呢?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仓
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
赫雷那尼赫雷那
……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反映了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动人歌曲,历久弥新,余音绕梁。如今,唱着这首歌,赫哲族人阔步在小康大道上。

而与时俱进的年轻人们,不仅传唱《乌苏里船歌》,他们更加喜爱歌手李健的《故乡山川+乌苏里唱歌》,同样的故乡,同样的故乡原生态山水,同样追求和谐向上的故乡父老乡亲,激励着年轻的一代赫哲族人接力前行,他们用智慧和年华谱写着赫哲族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天,我要带您走进黑龙江畔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渔乡,去那里听乌苏里船歌,约会美丽的赫哲姑娘。

关注时政和少数民族发展的朋友都会清晰地记得,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八岔赫哲族渔乡八岔赫哲族渔村。

在八岔村,习近平说,我是第一次到赫哲族居住的地方来,感到很亲切。《乌苏里船歌》唱的“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美好画面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赫哲族虽然人口较少,但看到你们生活欣欣向荣,后代健康成长,文化代代传承,为你们感到高兴。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后的渔猎民族,经历了从几近消亡到定居渔猎、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目前多产业并举发展的历史性变迁。

总书记离开八岔村后,一位叫董菊红的八岔村赫哲族妇女,反复咀嚼总书记的讲话,她深深地、久久地思考着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传承赫哲族文化,光大赫哲族文化,复兴赫哲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时代,从妈妈那里我学会了用鱼皮做鱼皮衣,我还会用鱼皮做各种工艺品,我还会做赫哲族服装,这些不都是我光大赫哲族文化的途径吗?”在梦里,董菊红不时地提醒自己……
不久,董菊红的梦想便化成了现实。

注重行动,讲求诚信的董菊红,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家的房子,创办起了“赫哲族姑娘”手工坊,闲暇时间,她精心构思,认真制作鱼皮衣和鱼皮工艺品。为了让自己制作的鱼皮工艺品更加富有生命力,董菊红深入研究赫哲族人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不断地走访赫哲族老人,悉心地向他们学习请教,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深了她对自己民族——赫哲族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董菊红创作和制作的文化底蕴因此浓厚起来……

这些“接地气”的工作,理清了董菊红制作鱼皮工艺品的思路,开阔了她制作赫哲族民俗文化产品的视野,于是,“太阳神”、“天鹅”等赫哲族的文化符号融入了她的思想和作品。

看过董菊红制作的鱼皮衣和鱼皮工艺品的专家学者们认为,董菊红的作品和产品创作思想向上,构思新颖,主题彰显了赫哲族文化,且制作精致,细节入微,堪称为精品。
这正是董菊红对赫哲族民族文化孜孜以求的写照。

就这样,董菊红和她的“赫哲姑娘”手工坊悄然崛起,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和追寻的咚咚脚步。
董菊红有心劲,目光长,观念新,她没有就此停步,相反,她把目光投向了身边赫哲族姐妹们。她决定,发挥自己“赫哲姑娘”手工坊的优势,和姐妹们一起传承赫哲族文化,沿着市场的路径,搏风击浪,让鱼皮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于是,抱团发展,信息资源共享,统一品牌的举措得到实施,“赫哲姑娘”声名鹊起。
在八岔赫哲族父老乡亲眼里,董菊红心灵手巧,能歌善舞,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今年,她根据渔村兴办旅游事业的需要,通过自己创办的“赫哲姑娘”手工坊这一平台,带领村子里喜爱鱼皮文化的赫哲族妇女利用渔业资源,制作鱼皮衣、鱼皮画、鱼皮挂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市场。

根据消费者对鱼皮工艺品的需求,董菊红组织姐妹们,制作了融合了汉赫民族和民俗文化特色于一体的鱼皮艺术品,如“连年有余”、“送福”等,深受游客的喜爱,游客和顾客纷至沓来,董菊红和姐妹的举措,一方面传承了赫哲族鱼皮文化,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鱼皮衣”是赫哲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有象征性的服饰,也是识别这一民族的标识和符号,它起着“族徽”的作用。其精湛的鞣制技艺堪称一绝,虽制作繁琐,但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说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有上千年历史,但早在几十年前就没人穿了,制作鱼皮衣的手艺也近乎失传。

董菊红加入了传承鱼皮衣制作的队伍中。在母亲传承鱼皮衣制作的基础上,董菊红反复理解晚清诗人沈兆对鱼皮衣的描绘:“鱼皮柔共兽皮夸,五色相辉映日华。裁作衣裳为袜线,天留文锦与渔家”。
久而久之,董菊红驾轻就熟,制作鱼皮衣的技艺和本领全面增强,成为传承者中的佼佼者。

董菊红告诉前来“赫哲姑娘”手工坊的游客和顾客:鱼皮是上天对于人类的一种恩赐,鱼皮服饰是赫哲族先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创造。赫哲人以鱼皮为料,磨鱼骨为扣,搓鱼筋为线,熬鱼鳔为胶,衣襟、领边和袖口镶贴有鱼皮或鹿皮剪成的各色云纹或动物花样图案,衣衫下摆缀有贝壳或铜铃,其花纹色彩绚丽、样式古朴典雅、做工精湛细致,造型千姿百态,透露着生的意志,流动着美的气质。

观赏价值中不乏实用功能,春秋捕鱼可防水抗湿护膝、冬天狩猎可保暖抗寒耐磨。鱼皮服饰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既是赫哲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物化形态,也是赫哲族写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艺术。

正是这样的理解,加上精心践行,董菊红的鱼皮衣制作技艺才有了今天的炉火纯青。
如今,在八岔赫哲族渔乡,像董菊红一样,赫哲族姑娘们忙碌在奔小康的征程中,她们用向上美好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编织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和《乌苏里船歌》一样动听怡人!


fzw999 2017-06-21 17:59
漂亮的少数民族服饰

天人地 2017-06-21 20:03
赫哲族居住人不多

njydx 2017-06-22 11:19
民族服饰,传承文化


查看完整版本: [-- 到黑龙江八岔,听乌苏里船歌约会美丽的“赫哲姑娘”[3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