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7-08-15 07:44 |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位微友留言问着同一个问题“高血压患者要吃阿司匹林”吗? 原谅我的文字解读能力不是十分精准吧,以至不少读者还提出了其他相关的问题: 1.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能降压吗? 2.阿司匹林会否影响患者的血压变化? 3.患者有高血压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吗? 4.如何预防和减少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本着传道解惑的初衷,今天我们仔细讲讲什么样的患者可以/应该吃阿司匹林以及何合适的剂量。 哪些人该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之一,在心内科领域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虽说阿司匹林经济、低毒、方便,但是在临床上的使用仍然缺乏足够的规范。为此我们还做过几次中小规模的随访调研,发现不少患者对阿司匹林抱有“偏见”,使用不足和滥用的情况均有发生。 阿司匹林可以降血压吗? 首先要强调:阿司匹林不是降压药。 很多人犯了常识性的错误,看见许许多多高血压患者在吃阿司匹林,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阿司匹林可以降血压。其实不然,高血压患者即使吃阿司匹林,绝大多数也是为了防止其他可能存在或发展的心血管疾病:如同时伴有冠心病、严重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腹主动脉瘤、间歇性跛行和其他全身动脉血管疾病等,特别是既往有过支架、心脏搭桥、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梗死经历的患者。也就是说只要患者存在这些病症,又没有禁忌症,就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以上称为二级预防,积极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是亳无疑问的。但如果没有上述情况,仅有高血压,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就要因人而异了。 阿司匹林会否影响患者的血压变化? 之所以把“高血压”单独拎出来讲,是考虑到了用药安全。 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长时间受到高血压的不良损害,已经发生了一些病理性的改变,因而比血压正常的患者更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和出血,当患者的血压处于较高水准(180/110mmHg)时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增加。而阿司匹林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血小板”,加重可能的出血。所以对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常需要医生权衡“抗血小板”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和“出血”增加间的平衡。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服用频率 作为心内科的常用药,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也有明确共识:不建议使用75毫克以下的阿司匹林,因为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也不提倡使用150毫克以上的,因为剂量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副作用。综合来看,75-150毫克之间剂量既安全又能保证药效。 临床实践表明:每日服用一次阿司匹林即安全又可靠,可以说是最佳选择! 小剂量长期服用有预防作用?!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预防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长期应用才有明显的药效学优势。“护士健康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使用越久,生存获益越高。不过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有要求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吃、谁都应该吃”,需仔细甄别心血管病低、中、高危人群。 低危人群,仅仅有高血压而无其他病症。由于潜在的不良反应(出血)可能抵消潜在的获益,因此并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 中危人群,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判断权衡患者获益和风险“值不值”后决定是否用药。如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因增加出血风险而不提倡应用; 高危人群,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宜人群,用药带来的获益明显超过可能的风险。 中高危人群的具体鉴别标准如下: 1. 合并以下3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1) 男性≥50 岁或女性绝经期后;2) 高血压(血压控制到<150/90mmHg);3) 高胆固醇血症;4) 肥胖 (体质指数≥28kg/m2);5) 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6) 糖尿病;7) 吸烟。 2.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在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如患者已经存在冠心病,此时服用阿司匹林就属于二级预防。 如何预防或减少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适是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选用肠溶制剂可预防或减轻副作用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服用普通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肠溶片1周后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9%和6.8%(P<0.05)。 阿司匹林的药物特性是:一旦生效,持续抗血小板聚集。所以无需过分强调某一固定时间服用,但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对发挥药效有影响。首先要分清剂型!肠溶剂型要在饭前空腹服用——空腹胃内酸性环境强,阿司匹林不易溶解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能减少对胃粘膜的损伤;非肠溶剂型,则最好饭后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