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7-08-16 09:51 |
什么是发菩提心?就是发愿自己要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源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学佛要脚踏实地,净化自己的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总想装神弄鬼、上天入地;而且学佛不能双腿一盘只顾自己舒服,还要心怀众生的疾苦,切实为众生服务,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持久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平和,不在于名利的积累。真正能让我们远离匮乏、孤独之苦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懂得关爱、分享和宽容的心,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不懂得关爱分担,金钱地位只会强化内心的傲慢冷漠,不但谈不上帮助他人,反而增加别人的负担,因为财富越多意味着占有更多的资源和社会劳动成果,并有能力消耗更多能源。有条件的话多帮助别人,造福众生,富贵才有意义。
心有悲悯,即使一贫如洗也能助人、救命。我们可以贫穷、平凡、“不成功”,不必为此感到窘迫。只要真诚善良,坚持以自己谦卑的方式利益众生,内心就会安乐。
锦上添花的事不做也罢,但给贫困中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善意友好的表示,或许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快乐和温暖。
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在煕日森佛学院学习的时候,靠给道友们打水、劈柴维持生活。看到这个孤儿学校的孩子,我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恳求在这里发心的人员继续留下来照顾这些孩子,这不会耽误你们的修行,反而对你们世间和出世间都有很大的利益。事实上,如果你没有生起菩提心,即使到山洞里闭关,也没有在这里帮助这些孤儿的功德大。
希望人们安居乐业,免受衣食匮乏之苦;享受平等、关爱,免受歧视、孤独之苦,这种爱心很好,但不究竟。衣食资具会用尽,内心的感受会变化,很难面面俱到,保证长久的幸福。要尽量教人们取舍因果的道理,因为要实现长远的幸福安乐,只能依靠自身内心和行为的改变。
医生是很好的职业,能够帮助他人祛除病苦。如果一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是佛教徒,那么他不仅可以治疗患者身体的疾病,还可以治疗他们心里的病苦。
作者不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