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古枕·醒枕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古枕·醒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7-10-17 22:44
     枕是家喻户晓的卧具,源远流长。《说文》对“枕”作这样的解释:“卧所荐首者也。”可知最初用来垫头的枕是木制的。随后制枕的质料越来越五花八门,有竹枕、布枕、石枕、瓷枕等。

古时,精制的枕还是工艺品,兼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常被古人用来赏赐和馈赠。唐朝节度使安禄山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赏他一份丰厚的礼品,其中就有紫罗枕和金平脱铁面枕各一具。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因友人送他一个黄杨木枕,还专写了一首《酬凌秀才惠枕》的绝句:“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空心想此缘成梦,拔剑灯前一夜行。”

古代西域诸国,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中,也常常取当地出产的玉石制枕入贡。北魏时,高昌(吐鲁番)贡盐枕,用的就是当地的特产“其形如玉”的白盐制成。唐代中期,龟兹(库车)贡一具“游仙枕”,色若玛瑙,温润如玉。宋朝初年,盛产玉器的于阗(和阗)遣使来贡玉枕,玉匣盛之,珍贵无比。

那么,古枕的面貌如何,从出土文物中略知一二。1959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一个东汉时期的锦枕,上面织有“延年益寿大益子孙”八字,长45厘米,状如雄鸡,这是现存最古的鸡鸣枕。到了宋代,瓷枕在民间广泛流行。瓷枕又称“瓦枕”,是古代独特的夏令寝具,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的喜爱。有人以瓷枕“最能够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阅读字体很小的书籍”,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喜好者,甚至连皇宫中也“多用之”。瓷枕创始于隋代,流行于唐、宋、元间。瓷枕的品种多样,形制纷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花枕,以及豹头、白泽、伏熊等兽形枕。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许多窑口纷纷烧制。瓷枕为定窑最拿手的作品,有长形、有方形,有孩儿枕、也有作狮子驮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彩,胎釉工艺也有创新。孩儿枕,由北宋定窑烧造的瓷枕。质地洁白,通体施釉,釉层均匀,仅在衣褶等凹处有积釉现象,但绝无挂釉的缺陷,釉色白润如玉,光亮可鉴,釉层较厚处,色泽白中透青。瓷枕的造型为一儿童俯卧于枕座之上,儿童的两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顽皮逗人。定窑孩儿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饰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窑的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特别是刻画衣纹褶皱,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软硬不同的质感,一丝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叹为观止。

1976年,河南济源县勋掌村掘得一具三彩瓷枕,长方形,枕面绘婴戏傀儡图。1976年,河南林县出土一具宋元时期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的瓷枕,枕为长方形,枕面四周向外有突棱。瓷枕各面俱有赭石色图绘,其枕面绘舞乐人物松石花卉图,所绘图像共五人。其中有两人,一人着牛耳幞头、圆领团花长袍,两臂前伸而奔逃;另一人似头戴鍪,身着铠甲,腿裹行缠,右手执剑而大步追赶,表现了宋代大曲演出的场景。

那时,古代的能工巧匠,还发明了一种防止沉睡不醒的“警枕”。五代钱镠因军务繁忙,不敢安寝,使用圆木作枕,人睡在上面只要稍微动一下,圆木便会滚动,立即就醒了。无独有偶,司马光为了学业长进,也是用圆木作警枕,转身则枕动,便起来读书,真的是分秒必争。

在古代,枕已用作医疗器材。装入药物的枕称为“药枕”。唐代译经沙门义净著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介绍过一种“枕囊”,是用帛或布缝制的直袋,内填毛麻、柳絮、软叶干苔,或决明、麻豆。用起来比项下通风的中式木枕舒服,而且可收“物暖除风,麻豆明目”之效。

此外,作为卧具的枕,在古人心目中是常常与梦融为一体的。古代的传奇和杂剧,有不少描写过由枕导引出来的梦境。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将淳于棼入大槐安国写得活灵活现。到了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根据《枕中记》的情节改编成杂剧《黄粱梦》,更是脍炙人口。而汤显祖的《南柯梦》,则在此基础上加工裁炼,推陈出新。古枕与旧戏结下的因缘,确实是耐人寻味。

华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古代文化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同其他文明古国相比,具有不间断性,一直延绵不断、持续发展,也使“圈外人”大开眼界,让更多的炎黄子孙了解前贤文化的丰富和深厚,从而为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和发明而深感自豪。

至尊狼王 2017-10-17 23:44
想睡好觉必须得有一个适合的枕头。

天人地 2017-10-18 23:46
“药枕”也要适合自己


查看完整版本: [-- 古枕·醒枕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