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简而能用之道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简而能用之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7-10-21 22:46
在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中,其《系辞》讲道,“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意思是说,乾能够在变化中看到事物本质,而坤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事物本质。因为“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有功则可大,可大则贤人之业”,一言以蔽之,简而不繁,抓住关键,学起来易知,做起来易行,坚持的时间久了,自然能够成就“贤人之业”。简的作用和地位,《周易》总结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简”作为观照世界的一种认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思考人生的一种方式,在今天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简与俭生死相依。简是将不必要的全部简化,俭是将已有的进行俭省,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结果,音同而意近,殊途而同归,其目的都是力倡节约,力戒奢靡。因此,简与俭几可通用。日常生活中,简与俭也常常连用。《晋书·元帝纪》说“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新唐书·董晋传》说“晋谦愿俭简,事多循仍,故军粗安”,《唐语林·补遗一》记载“李卫公性简俭,不好声妓,往往经旬不饮酒”,都是指生活节俭朴素,而陆游的一句“不为休官须惜费,从来简俭作家风”,则对简俭持家给予了更高的期许。

为什么倡导俭?《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贫无可奈惟求俭”,经济有限,吃和穿都成问题,从俭势在必然且不得不然。解决了温饱,甚至达到小康,举家锦衣玉食,还要不要再俭?宋代司马光的反问鞭辟入里,“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他进一步指出,“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他身居相位,却以奢为耻,要求家人、族人无论条件优劣都应崇俭,以远离祸患。

但节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清代诗文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的陈宏谋有联曰,“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一语道出了俭的深远内涵。一粥一饭,所值无几,但其间凝聚了诸多耕作者的劳力与汗水;一针一线,所费无几,但其间集聚了诸多操劳者的心力和智慧。《红楼梦》中,宝钗帮湘云办螃蟹宴席,刘姥姥感叹道,“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贾家由盛而衰,与此不无关系。故而,俭虽小事,实为大智。

不仅民间,古代的明君以天下为家,却无不推崇节俭。史载,汉文帝节用而恤民,当听说修建露台的花费抵得上中民十家之产,当场放弃了这个念头。他经常穿着厚而粗的衣服,要求后宫女人的衣服不能长得拖地,帏帐不能绣花纹,文景之治也许正是从此发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以简持家,还要以简施政。孔子的学生仲弓提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意思是说,从政者要以敬畏之心,行简明之政,才能领导好百姓。这也是孔子论“政”的一个重要观点。居敬不仅是“临其民”的先决条件,更是行简的前提。一个从政者,如果对百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工作心生倦怠,一切无所谓,那么这样的简就不是简明、简约,而是简慢,后患无穷。

古来善政必简。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史记》记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之所以“人民多归齐”,究其原因,当时周公评价说,“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简单易行,民心所盼,这样的“简”事实上也是将“敬”字摆在前面。姜太公的治理为齐夯实了基础。后来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叱咤历史风云五百余年。

西汉初,曹参任相国后坚持执行前任萧何的政策,任职三年,国家安定,民心安宁。曹参“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不是无所作为,同样也是居心诚敬。国家初立,人心思定,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萧何的政策已经很好,岂能因为自己的政绩名声推翻重来,恣意折腾。从政履职,先要心存敬畏,把准社会实情和百姓需求,然后政事简明,行事简约,必成善政。

至尊狼王 2017-10-22 10:11
天下之事本来就是简单的

天人地 2017-10-24 22:14
无字天书最简单


查看完整版本: [-- 简而能用之道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