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8-01-03 17:42 |
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的深山密林里,有一块擎天巨石,巨石上留有王阳明石刻碑文真迹,这就是“平茶寮碑”。碑文翔实记载当时王阳明剿灭“山贼”的真实情境。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如今的崇义一带“山贼”猖獗,其中以谢志珊、蓝天凤为首,自封“征南王”。他们长期占山为王,阵势庞大,时而抢夺官府、时而打劫民舍,成为明王朝的一大心患。
当时身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奉朝廷之命,出任南赣巡抚,肩扛安民之重任。王阳明到任后,一面筹足银粮,训练官兵,制定军纪;一面对“贼寇”内部进行劝降、招安。他还在当地发布《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行十家牌法,健全基层组织,织成管理网格,民众遂不愿与“山贼”往来。如此,“山贼”的情报信息与物质供给被切断。
有了广泛的“群众参与”,又经充分备战,十月初,王阳明率军一路扫荡各隘口小巢,直逼“征南王”的大本营,“山贼”仓皇逃窜。官军乘胜追击,十一月初,又与“山贼”进行了一场决战,“山贼”大部伤亡、被俘,小部向湖南桂东方向逃窜。岂料王阳明运筹在先,早先在桂东布防了四千名湖兵。十一月十五日,湖兵在上章(桂东县普乐乡新庄村)将“山贼”完全歼灭。
用兵只是权宜之计,王阳明思考的是怎样用怀柔手段和德治教化去平定人心,造福子孙。“平茶寮碑”记载:“释其胁从千有余众,归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王阳明以“良知”宽容了被胁从的“山贼”,还他们以自由,着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王阳明看来,“山贼”原本也有一颗善良的本心,只是被“物欲遮蔽”“私欲窒塞”所致。只有大兴礼义之习,端正人心,去恶从善,才可实现“大同”太平景象。于是王阳明在谢志珊、蓝天凤盘踞地——茶寮,刻“平茶寮碑”。碑文云“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警示后人要发挥主体人的道德修养,正心诚意致良知,破除“心中之贼”。
之后,王阳明奏请朝廷,整合上犹、南康、大余三县之地,设立县治,取名“崇义”,寓意“崇德尚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