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8-03-06 12:37 |
人是万物之灵。可是,同样是人,有的如青松翠柏,雄健挺拔;有的却像稗莠败草,卑贱低下。为什么人格会高下迥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欲望使然。
人格高下的分野,在于能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不使欲望像脱缰之马,肆意践踏法纪规章与伦理道德。一个善于控制欲望的人,品德必然优良,人格必然高尚,待人接物就会合乎法度,立身做人就会恪守本分,走到哪里,都能堂堂正正,受人尊敬。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将一幅照片中的孙毅错写成邓华;我国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把负伤后活下来的松骨峰战斗英雄李玉安错写成烈士。笔者认为,两部作品都是战争条件下写成的,受当时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出现某些差错也情有可原。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两个错误都得到了纠正,有了完满的结局。可是,被误写的当事人孙毅、李玉安既然都健在,他们为什么在三十四年的时间里都没有站出来,据实提出更正的意见和要求呢?
当有人问及此事时,孙毅将军平静地说:“和烈士相比,我能活到今天,算是幸存者、后死者。不管怎么说,总不能计较那些事。”李玉安也回答得直截了当:“我自入党那天起,也没想图个啥。我虽然为革命流过血、立过功,但咱不能把那当成资本,那些牺牲的战友又得到了什么呢?”心底无私、淡泊名利,这就是他们自甘“埋没”的原因所在!
由此观之,大凡思想境界高尚的人,对关乎个人名利的事总不会斤斤计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能把差说成好,把无说成有,把假说成真,又怎能容许别人把他真有的那一点功劳说少了、说低了、说错了呢?他们囿于名利,作茧自缚,始终处于郁郁寡欢之中。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与其终日为名利所累,倒不如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把他们作为自己修养人格的楷模,时时处处注意祛除私欲,严格自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境界的人,在为国家繁荣、进步作贡献中,使自己的人格永远闪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