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和疾病,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看过太多的例子,本来很严重的疾病,病人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对自己的疾病施于“它没什么大不了,我能战胜它的想法”,往往就能治愈,获得健康。 而有的人,本身没什么问题,自己疑神疑鬼,在脑海中暗示自己生了某种病,反射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后,就“真的”不舒服起来。但是,这种“心生”的疾病,到底能不能说是“病”,不适合看问题的角度,而是“病人”自己说了不算,要医生经过客观的诊断才能确定。 “吱……” 我正伏在病例和片子的“海”中,随着门被推开的声音,抬头一看,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推门进来的是一行四个人,前面的是坐在轮椅上的有点类似于“学者”模样的人,后面齐刷刷的跟着三位“随从”,毕恭毕敬的站在“轮椅男”的身后。 还没等我开口,其中一位“随从”先开口了,“大夫,我老师说膝关节疼痛很长时间了,看了好几家医院,说什么的都有,也做过核磁了,有的说韧带拉伤,反正具体诊断也不清楚,就是诊断韧带拉伤。”他顿了顿,语速越来越快,不知是因为着急还是怎么的,卡壳了。 “还是我来说吧”,另一位“随从”接过话来,“有的大夫呢,建议卧床休息,也有大夫建议锻炼肌肉,但是不管怎么样,前前后后,没少看病治疗,直到现在是疼痛了一年多了。”我打量了下这位患者,精神,不颓废,戴着金丝眼镜,看的出来知识层次应该挺高的。“哦,好的,咱们先检查检查,然后把病例和核磁也都给我看看。”我仿佛刚刚从上五百年穿越到现实,使劲儿的让自己的本神归位。 没等我多说,“轮椅男”站起来,自己就挪到了检查床上。然后就开始描述自己的症状,语气语调之平缓,好像不是在说自己。 原来他主要的症状,就是左膝关节疼痛比较厉害,因为疼痛,也就没怎么动,最近两个月都是躺在床上,一天除了吃饭、上卫生间是活动量以外,都是卧床。 经过仔细询问,患者好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受过伤,就是以前活动的比较多,然后,就觉得这个膝关节有不适感。 我反复看了看核磁,发觉确实没什么大问题;然后,让他在检查床上亲自给他进行了仔细的手法检查,结果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检查不出来任何疼痛感。 “您哪儿疼,给我指指好不好?” 他边指,我边检查。“这儿?那这儿呢?是这里吗?我按疼吗?” 几个地方都不疼…… 现在轮到我茫然了…… “不是这样的,大夫”,患者发话了,“我是活动以后才疼的,我的活动活动,就知道具体哪儿疼了。” “好,那您就溜达溜达”。 检查,不疼…… “不对,大夫,我是得多溜达几圈,然后再做几个蹲起才知道哪儿疼”。 “行,等您练完了,咱们再看”,我尽量保持微笑。 再检查,还是不疼…… “轮椅男”终于忍不住了,“不对不对,你看啊,我知道,我得走的距离长一些,然后锻炼,还得结合着爬楼才能有疼痛反应。”他不相信自己不疼的事实,足像个得不到糖而含恨的孩子,“这次我可能得溜达四、五十分钟,肯定差不多。” “好吧,那没事儿,我等着您,您再去尝试吧。”我感觉自己反而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脸上应该已经出现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四、五十分钟以后应该门诊也不会结束,我在这儿等着你。” 出门的时候,推轮椅的其中一个“随从”回头朝我会心的一笑,瞬间,心照不宣,互相都明白什么意思了。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感觉每周四的门诊越来越生动了。 不出所料,最后这个病人就没有回来,出于负责,后来我就打了其中一个“随从”留的电话,经过再三确认,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病由心生,给自己的身体施加一个意念,也许就真的“生病”了。看来,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大夫,不单单要治疗很多躯体性的疾病,由心造成的疾病,通过找证据的办法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对于医疗来说,你说疼,但是并不一定是真的,就是需要我们大夫从病人的身体上检查出来,真正的疼痛,通过检查看这个疼痛是什么,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核磁共振,以及详细的问诊,三者结合,综合考量才能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疾病的结论,这样才能因病施治。反之,如果你都不具备这些条件,那说明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那我们只需要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这些就可以了。 这件事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其实,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是很多见的。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可能平时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也大,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无论男女都有。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医生,也需要注意去判断这种情况,帮助病人真正的去解决问题。临床上,我发现我周围的一些医生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一般的其他科的大夫排解不了的话,还需要到神经内科或者是精神科去协助诊断和治疗,可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最后才能解决临床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