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竹筒饭的吃法还是瑶族人发明的。这种叫女儿香的竹筒饭,一般人没吃过,制作过程十分的神秘。它要选取快成为竹子的竹笋,而不是新鲜的竹子,以山泉水洗竹筒浸米,再将竹筒口堵上木塞,制作的时候,男人是不能在旁边看的,然后用热火灰煨约2小时后取出,用刀劈开食用。 女儿香与竹筒饭相比,带有竹笋的清香,入口柔软,如果配上山林里的野菜,口水都要流了。 清明前后,山里的小斑竹纷纷破土而出。童年的乐趣也从这里开始,邀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相约上山找竹笋,那是最快乐不过的事儿。 对于山里娃来说,这种小竹笋上下都是宝,嫩的竹笋可以折回去当菜吃。老一点的竹笋也不能浪费。 像这样已经露出青竹节的老竹笋来说,它还有更大的作用——用来制作竹筒饭。 瑶家女人自古贤惠,总能在普通的五谷杂粮里变出花样美味来。瑶家竹筒饭的做法也是多种,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和吃法,有的是用老竹筒来制作然后烤熟,有的就是用这样的嫩青竹来做。 新鲜采回家的嫩竹筒用刀切成一节一节的,每一节的底部是密封的,另一端是开口的。 底部密封的部分还需要用剪刀嘴戳出一个小洞,这样既保证米粒不会漏出去,又能让水分充分渗透到里面。 不嫩不老的竹笋,不大不小的竹筒,一切都刚刚好,切好的竹节散发着淡淡的竹香味。 糯米准备好,这步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来调,可以把肉沫或者别的馅料和糯米一起混合搅拌,也可以什么也不放,只要白糯米就好。 之后就把糯米灌进竹筒里,开口的一端用竹叶或者芭蕉叶包好。和其它粽子一样,包好的竹筒饭也要放在清水里浸泡。 浸泡几个小时,让竹筒里的糯米膨胀。这个过程对于嘴馋的孩子来说是最为煎熬的,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吃到香喷喷的竹筒饭。 大人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等待米粒的膨胀,等待佳肴的蜕变。 大概三个小时以后,终于可以煮上,古老的火塘,枯柴的燃烧,锅中滋滋作响,孩子们早已垂涎三尺。 大火煮一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竹筒饭还冒着热气,原本青绿色的竹筒变成了这样的颜色。 挑几个出来拿去分给邻居们一起吃,这是瑶家的传统,有好吃的东西从来不会自己独享,再少也要和左邻右舍一起分享。 吃的时候先把顶部的芭蕉叶撕去,再剥开竹筒,里面软糯的糯米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来,这是孩子们最期待最幸福的一刻。 清着吃,感受糯米的原滋原味,或者蘸着蜂蜜吃,让糯米的软糯在蜂蜜的香甜之中散发。 这就是春季里的瑶家竹筒饭,原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吃起来美味。山里的孩子,吃过再多的山珍海味,也忘不了这简简单单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