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8-05-29 17:05 |
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
人到中年,高考离我越来越远,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了。不过,每年这个时节,高考话题总要热一阵子,作为过来人,自己心里多少也会有些感慨;而且,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以后她也终究要经历这个时刻。
我是21年前参加高考的。21年后的今天,我想对孩子们(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谈谈与高考有关的几个问题:高考考的绝大多数内容以后未必用得上,为什么还要考?只要努力就能上名校吗?上名校,究竟有多大用处?上不了好大学又当如何?
第一,高考考的绝大多数内容以后未必用得上,为什么还要考?
现在回忆一下高中学了些什么,能留下只是吉光片羽的记忆。尤其是数理化知识,差不多完全还给老师了。别说高中,就是初中学的三角函数之类,也都忘了。当年学到那么多“深奥”的数理知识,如今工作、生活中能用到的基本上只有加减乘除。所以,有网友戏称,高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数理化知识的巅峰。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要考呢?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考试分两种,一种是资格考试,比如考驾照、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等,没有名额限制,达标即通过;另一种是选拔考试,有名额限制,排名最重要。这两种考试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资格考试是技能认证,重要的是技;选拔考试是筛选人才,重要的是人。
高考显然是选拔考试,主要目的是筛选人才;至于怎么考、考什么,倒未必是最重要的。文理分不分科,是“3+2”还是“3+X”,就选拔效果而言,差别可能并不太大。无论怎么考,排在前面的,估计大体还是同样一群人。
当然,我们的中学课程设计,自有其科学依据。虽然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也用不上其中的很多知识,但是只有通过普遍的强制性学习,通过特定方式的选拔,才能发现人才的潜质。
“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某些知识,不是为了必须使用,而是为了可能使用。我们的知识面越宽广,就越可能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越深,才能长得越高。
而且,很多知识,它的用处不是直接显现的,但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习欧式几何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少见”才“多怪”,知识越广博,越不容易受欺骗。学一点物理知识,我们就会知道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学一点化学知识,我们就会知道“水变油”是不可能的。人文社科方面也一样,如果我们多一点历史、哲学、宗教方面的知识,就不会坐井观天,就不会把有些人信口胡诌的东西当作天启真理。
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高考不应该成为我们“知识的巅峰”;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此后,我们要逐步摆脱强制性、灌输性的教育,走上一条自主学习、思考人生、观察社会、求索真理的新路,这条路没有尽头。
第二,只要努力就能上名校吗?
当然不是。
我们从小接受了太多的看上去很有正能量的鸡汤,比如“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也不能说这些鸡汤没道理。勤奋、努力确实非常非常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所有的辛苦,都会换来成功。
高考相对来说是最简单、最公平的一种竞赛。在这种竞赛中,影响结果的主要是两个因素:智力和努力——当然,家庭和学校也会有些影响,此外还有运气因素等,这里先不考虑了。如果足够聪颖,那么你稍稍努力一下就可以进名校了;差一点的,可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上名校;再差一点的,可能再怎么努力也进不了名校。
能进名校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进不了的。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争取一个更加理想的结果,又不必太在意结果。
人生在世,很多事,尽力就好。高考是如此,以后走上社会更是如此。
社会上的游戏规则比高考要复杂得多。影响人生命运的变量太多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远没有高考那么明显。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收入很低;名利双收的好事,往往不是单纯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越是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影响成功的变量就越多;个人努力、智商、情商、人品、人脉……都有影响,但没有哪个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才华又怎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人品好又怎样,“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好比一棵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不但要苗子好,还得有肥沃的土壤,得有人浇水,得气温适宜,得防止“光头强”来砍。
在这些行业,有时候运气比能力更重要。横店的群众演员很多,但王宝强只有一个。
无论是高考,还是今后的人生,最好的心态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好的结果,要心怀感恩,感恩成就你的父母、师长、朋友等众缘和合(包括你所受的委屈、挫折,那也是生命成长的养分);结果不理想,要反求诸己,不必怨天尤人。
第三,上名校,究竟有多大用处?
高考之所以竞争这么激烈,说到底,无非因为大家都希望上名校。上不上名校,对一个人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我们直观观察,当然能发现,毕业于名校的成功人士要比普通高校多一些。但是,这种成功,究竟是因为他们上了名校,还是因为名校招的本来就是优秀学生?
这个事情是很难说得清的。不过,美国经济学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还有两个有意思的发现:
一是,对聪明学生来说,上不上名校并不重要。“一个SAT考试取得1400分,申请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名校),却最终去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普通学校)的学生,和同样1400分,但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名校)的学生,20年后的收入其实在一个梯级。”
二是,寒门子弟,上不上名校对个人影响巨大。上面第一条规律不适用于“黑人学生、拉丁裔学生、低收入学生,和父母非大学学历的劣势背景学生”;“对于这些劣势背景学生,如果得以进入一所精英大学,其收入会明显高于分数相同却进入了普通大学的寒门同学。”
对于第二条,研究者的解释是,在名校,劣势背景的孩子能获得更多前所未有的“软性学习”和“软性资源”。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自小耳濡目染中,就习得了父母的行为习惯、处事观念、职业态度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未来获得职场成功。进入名校的寒门子弟,可以从身边优秀的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也拥有了在自己生活圈内得不到的人脉资源。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当然,中美国情不同,他们的研究结论,未必完全适用于中国,但能提供一些启发。
上名校有没有用,得看名校能给学生提供什么。名校能提供的主要是三类资源:一是更好的师资、更优秀的同学圈子,二是更好的学习条件(如更先进的实验室、更丰富的藏书等),三是无形资源——名校标签。
第一类资源,对于寒门子弟用处更大。第二类资源,对于高度依赖学习条件的专业(比如生物工程、航天、化工、核物理等等)用处更大——在当今时代,哪怕是爱因斯坦式的天才学生,也不可能在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以一人之力去研究DNA方面的前沿课题。第三类资源,对于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用处更大;比如,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水平怎么样,外人是很难评价的,所以更喜欢根据学校这个标签来看。
综合来看,我感觉,名校对学生的价值,工科生大于理科生,理科生大于文科生。三流大学的文科生,只要努力学,不见得比一流大学文科生差;但三流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想赶超一流大学学生,就相当难。我们看看当今中国的IT圈大佬,马云是三流大学文科生;理工科背景的大佬,除马化腾毕业于二流的深圳大学,稍差一点外,李彦宏、雷军、周鸿祎、丁磊、张朝阳、张一鸣等,均出身名校。
人文社科领域,如果自己肯努力,是有望自学成才的;有不少著名作家、学者没上过大学,比如梁漱溟、钱穆、沈从文、顾准、金克木、莫言等等。理工科专业,要想自学成才,那就太难了;华罗庚先生算是自学成才的,但这种案例极少,而且数学相对其他理工科专业来说,更依赖天分而不是实验条件。
当然,学习主要靠自己;再好的条件,也只是助缘。如果考入名校,却学无所得,入宝山而空回,还不如把这个宝贵的名额留给别人。如果能在三流大学学得与一流大学一样好甚至更好,那是更值得骄傲的事。
第四,上不了好大学又当如何?
上不了好大学,甚至上不了大学,最后也能功成名就,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马云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才考入杭州师范学院;潘石屹先读的是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中专),后来考入石油管道学院;孟非高考落榜后做过搬运工、报社印刷小工、保安,读的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
2015年6月23日,马云给失意考生写了一封信《不放弃就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运气》。他说: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但我相信这辈子总有机会是等着我的!有些机会是别人的,嫉妒羡慕也没有用。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当然读大学还是很重要的。坚持再考几次吧!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自己的问题的。不要放弃,再来一次吧。”
马云说得很有道理。每个人长处不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走上社会以后,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才能,远不是高考和学校学习所能涵盖的。
不说励志鸡汤了,说点更现实的。如果我们学习成绩确实很一般,高考不大可能考入名校,该怎么办呢?
就高考这个环节而言,如果成绩一般、家境一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建议选择一个实用的、有一技之长、求职不太需要依靠人脉的专业。不要学那些听上去金光闪闪,实则大而空泛的专业。“良田万顷,不如薄技随身。”把一门手艺学透学精,也许发不了大财,但终归有一碗饭吃。
当然,也可以从长计议,先在普通大学读本科,以后再考研考入名校——去名校读研究生,当然要比高考直接考入名校容易得多。
如果成绩在一本线左右,家境还不错,也可以考虑报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类机构现在越来越多。这些学校费用虽然比国内一般高校贵不少,但比出国留学要便宜很多,一般中产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其实,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的获取越来越便捷;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只要有互联网,即便在云南最偏僻的山村里,一样能了解到很多世界一流学者的思想。当然,如果有志于从事专门的研究,那还是必须接受专业的学术训练,熟悉一下行业规范。
高考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关口,但无论考得好不好,上的什么大学,我们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
不要以为,在这个关口上摔了一跤,人生从此就一片灰暗。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坚持,走过这段崎岖山路,等待你的也许就是阳关大道。
也不要期待,过了这个关口,后面就花团锦簇,无忧无虑,无风无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应对挑战,努力奋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生活得更好,人生才是充实的、幸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