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简单的拯救生命的方式,可能就是献血了。 挽起袖子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需要血液的人来说,却是生命的延续。 很多人都想奉献爱心,也曾在献血点前徘徊过,却因曾听说“献血伤身”而最终放弃。
献血真的会影响身体健康吗?献血时需要注意什么?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中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李振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输血科检测师 于文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输血科副主任 张蕾 一次澄清关于献血的谣言
谣言一 献血会传染乙肝、艾滋病 张蕾表示,在正规血液中心、献血屋及献血车献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 抽血检验和采血时使用的注射器和采血器材,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具,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会集中销毁。 谣言二 献血车上卫生条件差 无论是献血屋还是献血车,每天都会定时进行物表及空气消毒;护士在采血前,会用手消毒液用六步洗手法进行专业消毒。 血站也会定期对献血屋及献血车内物表、空气、工作人员手指及献血者穿刺点的消毒效果进行相关检测。 谣言三 献血会引起健康人贫血 每次的献血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补充。 只要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是不会引起贫血的。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再生。 谣言四 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献血不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人体血液红细胞占较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 以一个正常成年人为例,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消耗白细胞仅仅是人体总数的1%~2%,1~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谣言五 男性献血会影响生育功能 成年女性因每月都会有一个失血过程,造血功能要优于男性。而根据这一点推断男性不能献血,甚至会影响生育功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健康人群每次献出少量血液,有利于调动自身体内的造血功能,尤其对男性献血者更加有益。 献血后,造血功能立即会被调动起来,为机体补髓造血,从而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 谣言六 献血会导致成瘾 网络上曾经流传,那些一生中多次献血的人是因为献血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不继续献血就会出现异常。这种说法完全没道理。 科学上来讲,献血相当于一次失血过程,并不存在上瘾的情况。 目前,国内数百万计的献血者中,也没有任何发生上瘾的现象和结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任何研究显示献血会导致上瘾。 献血分为两种类型 血液对维持生命有重要作用,张蕾介绍说,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血浆含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物质,可维持血压和血液酸碱度的正常。
- 红细胞将氧气运送到身体各处,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随呼气排出体外。
献血有两类 在我国,全血捐献和单采血小板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献血类型,前者献出是血液全部成分,后者献出一定量的血小板,其他的血液成分回输至献血者体内。 不同血液成分有不同作用,因此人们捐献的全血除直接输血外,还可以“一血多用”。 全血可经科学分离,制备成不同成分,据病情需要输给不同患者,这被称为成分输血。专家提倡成分输血,它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 献血需要注意啥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健康成年人一次可献全血200或400毫升(初次献血或体重未达到50公斤者可献2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
献血前 献血者每次献血前须进行体格和血液检查,女性月经前后3天、妊娠期、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近期有手术、感冒、肺炎、痢疾、急性胃肠炎等情况者暂不能献血。 此外,有血液系统及传染性疾病者不能献血。 张蕾建议, 献血者在献血前不要饮酒或服用药物,保证睡眠,饮食清淡,切忌空腹献血。 采血时 在采血时,献血者应全身放松,被采血的手臂尽量与心脏在一条水平线上。 献血后 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15分钟,以免渗血或皮下瘀血,注意针眼处卫生,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献血后1~2日,献血者要多喝水,吃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小米粥,切忌暴饮暴食,无需过度进补。 无论献血时还是献血后,若有心慌、气闷、出冷汗、口渴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