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8-06-15 17:15 |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一家精品投行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给该行的所有初级专业人员发邮件,抱怨称凌晨两点在办公室转了一圈,发现许多人并没有“坚守岗位”。这封内部邮件一经曝光,便再次引发外界对于华尔街特殊加班文化的诸多讨论。
华尔街的加班文化由来已久。多年来,这里的生意有起有伏,但加班文化始终如一。与有些行业忙季、阶段性加班不一样,华尔街的人们几乎天天加班。一周工作80个小时在不少行业已经是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但与每周工作可达120小时的华尔街员工相比,这基本上是小巫见大巫。
华尔街投行一直以来被视为“白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金融高管们似乎也曾尝试作出些改善,比如星期六不允许员工待在办公室、每个月必须休息4天等。但深谙内幕的《金融时报》早就指出,虽然人才环境变化促使金融业改善生活方式,但加班文化仍然在华尔街冰冷地存在着。
华尔街为什么会有这种加班文化?优秀的人才既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资产,也是最大的成本。压缩人力成本,尽可能让员工多工作,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华尔街老板们的必然选择。经济学里有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对于知识型员工,疲劳工作和缺乏睡眠只会导致其工作时间越长,效率越低。不过,投行老板们算得更精明:即便一个人通宵达旦加班时的效率比不上正常工作时间,雇用一个人工作100小时的成本也要远远低于雇用两个人工作50个小时。
华尔街的加班文化有其独特性。电影《华尔街之狼》生动展现了其中的“狼性”。金钱是华尔街的原动力,也是这里的最重要标尺。对金钱的极度渴望,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主动进攻的“狼性”,让华尔街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其中的人们极度亢奋地忙着,造就和贩卖着无数“希望”。一言以蔽之,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聪明绝顶,非同常人。他们过度工作并以此为傲,甚至以此为信仰。这种“金钱精英制度”让华尔街沉迷在自己的光环中。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尤其是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进步,金融业的发展获得了新动力。摩根大通使用预测性推荐系统,辨别应该发行或出售股票的客户,其金融合同解析软件上线以来,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消耗36万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几秒;高盛正集中精力实现投行工作的自动化——将首次公开募股的过程细分成了146个步骤,其中很多步骤可以自动化完成。技术的进步,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最终会让华尔街的员工得到解放,还是导致其进一步被技术捆绑,进而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处理更多工作,还是未知数。
值得提醒华尔街加班族的是,绞尽脑汁做的事最好不要用于酝酿金融危机,多做一些为实体经济助力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