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8-06-21 12:58 |
我是从小就功课不好,也不知 是不是额头碰上天花板了,竟也能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念完了高中.最后在高考这道人生的大关口前再也蒙混不过去了,惨败而归.无奈之下,只得去打工,从此彻底告别了学生时代.十分滑稽的是,我这个人虽然书读不好,却非常爱看书.从儿时起就喜欢看连环画.我母亲常说"我这儿子真怪,平时皮得要命,只有看起书来才能安静得下来." 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
听我父母说,在我儿童时期,家里就给我们兄弟俩买了许多连环画,足有一大纸板箱,数量之多,在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中间是首屈一指的, 小朋友们都把我家当图书馆了.我对此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只是来看得人多,偷的人也多.那些连环画是看一次少一次,而我们兄弟俩又是废物点心一个(我母亲的口头禅),根本不知道保护自家财产.终于有一天父母在发现他们为我们买的连环画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的时候,就对所有来看书的小朋友们下了逐客令,剩下来的那些连环画也被他们处理掉了.怎么处理的,父母至今未说. 从上小学时, 我就再也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本课外书,主要是小说,文学类的.父母不允许.不过那时候我也不在乎,有就看,没有就不看.成天只知道和一帮同龄人在外面"人来疯 ",疯些什么,为什么疯,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每次回家都如泥猴一般,当然每次都少不了爹妈的一顿狠揍.前打后忘记,属于屡教不改之徒.如果哪一天不疯了,不是自己病了,就是被父母罚在家里跪搓板进行深刻反省. 必须说明一下,我父母虽然对我阅读课外读物深恶痛绝,但并不反对我看科普类的书籍,还主动替我买.比如<<海洋的秘密>>,<<科学家谈21世纪>>,<<趣味数学100题>>等.插图十分精美,我们读起来倒也饶有兴趣.有一本书叫<<狼王洛波>>,当时我以为是童话,缠着父亲买下了,一看是外国小说,看了几页没看懂,就放在一边.到初中时才看懂了,作者采用十分拟人化的写作方式,把里面的狼,狗,马,兔,鸽子等几个动物顽强不屈,机智聪明的特性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本不错的短篇小说集.只是后来经过几次搬家,这些书都丢的丢,扔的扔了.现在想想也颇为可惜,都是好书啊! 到了上初中,开始接触一些课外读物,是在学校里上阅读课时,老师从校图书室里带来的杂志.以前的学校没有现在这么追求升学率,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的.连美术课都变成了阅读课.我最爱看的是连环画杂志,里面有许多故事.既有神话寓言,也有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图文并茂,非常吸引人.大家看书时也特别安静,看完了,再到老师那里去换一本,直到下课.记得有一次我拿到手的是一本外国的雕塑杂志,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裸女的雕塑.尽管我那时才上初中一年级,可当时的心已是"突突"地直跳了,感觉很害臊,立即把它还给了老师,重新换了一本连环画杂志来看.刚坐下,一个班级里的皮大王也来换书,一下就把这本书换走了.他一边走,一边打开看.惊讶得不得了,并拿着那本杂志朝旁边的女生挤眉弄眼的,这情形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些杂志中最喜欢看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里面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深深的吸引了我,而且其中的不少女性人物居然也是裸体的. 高中时,尽管学习十分紧张,但我还是抽空把父亲买的各种国内外名著一一读完,当然是偷偷的.只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中缺<<水浒>>,<<西游记>>,直到我成家后才自己给补齐了.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如<<聊斋志异>>,<<秋海棠>>,<<啼笑姻缘>>等,看了一遍再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也有.外国的虽然看了,但不怎么看得大懂.如<<基督山伯爵>>,<<红与黑>>,<<茶花女>>等,后来外国小说就很少再去翻看了. 上班后,单位里有图书室,自己住在集体宿舍里,有的是空余时间.为了打发寂寞,除了看电影,就是到图书室借书来看.久而久之,看书的时候比看电影的时候还多,直到结婚.在这段将近十年的光阴里,我大量的接触,阅读各类书籍杂志,开始全面了解自己所未知世界的情况.也从此喜爱上了书,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单位图书室撤掉了,我从中抢出十几本来,基本上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蔡东藩先生著的<<中国历代通俗史演义>>,不全.这套丛书使我大约的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尽管现在看起来还比较粗浅.还有一套<<镜花缘>>,被一同事借走后就再也没归还.这其间,自己在外面没买过书,只买过<<读者文摘>>和<<青年文摘>>,后<<读者文摘>>改名为<<读者>>.这是我最喜爱看的一本杂志.里面既有脍炙人口的小幽默,小漫画,也有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中外美文,警句格言.可谓是精品荟萃.每一期我都保存着,直到结婚后,离开集体宿舍,这些都送给同事们了,估计也被他们随手扔了. 结婚后,我买了一个的双门小书橱.不是要放书,老婆根本不喜欢读书.上面有玻璃的地方放了一些小饰品做装饰橱,下面的木门里放的是父母从老家带来的那些书,还有我从单位里带的一些书.不过由于父母来上海后把房子托给他人照管,一些书丢了,或是缺了.如<<啼笑姻缘>>就没有了.<<一千零一夜>>,<<古今全绣像小说>>等都缺一本,到现在也没补齐.不过这时候我只称得上是爱看书,而不是会看书.婚后,我在单位门口碰上一个收废品的,他的黄鱼车上装满了书,我花了50元买了60多本书,但竟然糊涂得不知道书有上,下集的.买来的一些书要么是上集,要么是下集.其中就有我最喜爱的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孚的<<骑鹅旅行记>>,封面是蓝色的,一个男孩骑在一只大白鹅的背上,内有精美的插图,人民文学社1980年4月出版.当时我还奇怪怎么会有二本一模一样的书.后来我从他处另购一本才集齐了. 因为在老单位里从事的是无聊而又相对空闲的工作,于是看书成了我消磨时间的一种最佳方式.慢慢的,所有的书都看完了,更觉得无聊了.在一次送儿子去上辅导班时,看见一书店上市的书中,有我喜欢的风格,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封面上有名人名言,内有插图.此套书2004年---2006年出版,大约有66本之多.老婆是最反对我看书的,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刚借了钱买下房子,我就偷偷的买了十几本.被老婆知道后一顿臭骂,吓得不敢再买了.后来过了一,二个月,实在按捺不住,又去买了几本,老婆看也确实拦不住,再加上我找到了一个廉价书店,就再也不管了.可是这时已经晚了,这套书我还缺12本没有集齐,遗憾至今. 由于购书,我开始上网了,开始学会注册了,开始学会收发信息了.我购书最多的网站是中国图书网,它可以货到付款.每次书到后,我就急不可待的把新书读完,然后在网站上对每一本书评头论足一番,可以说这也是我最早的文学创作的雏形吧.最近一,二年不再从它这购书了.一是工作忙了,没时间看书,二是它以后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差了.好几次把我不需要的不同版本的书发来了,尽管我事先提醒过,尽管它都可以全额退款并包邮费,但感觉心里就是不爽了.由于书买得越来越多,我把原来的小书橱换成了三开门的大书橱,我也开始讲究起书的质量了,不仅要求大小尺寸一样,而且版本一样,这样的书放在大玻璃书橱里整齐划一,又精神又好看.我老婆说我不是在看书,是在集书.不过我最高兴的是,在中国图书网上还是购到了我需要的一些好书,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巴金的<<随想录>>. 除了中国图书网,我还从亚马逊,当当网,蔚蓝网,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书.当然每次看完后照例要发表一番点评,一些还被评为精华呢.售书的网站多了,对于我这样的书虫来说是个福音,选择的余地大了嘛!我的许多书就是从不同的网站集齐的.其中人民文学社出版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丛书,就是我分别从多个网站上集齐的,至今这套书也是我的爱书之一. 通过看书,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自己不知道的历史,读书也打开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学会了凡事不可武断,要一分为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美国威廉.夏伊勒著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就使我从中发现了以往从未被提起的或误传的历史真相.严平著的<<1938:青春与我们同在>>,其客观真实的引述当事人的语言,不偏不倚的反映历史实情的写作态度,尤其令我敬佩.尽管该书不出名,但仍是我个人喜爱的十大爱书之一.另外解放军出版社的<<世界海盗全史>>,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奥运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英国童话>>,<<圣经故事>>,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其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插图,尤其使我欢喜.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不敢也不指望什么进步.书籍与其说是让我陶冶情操的工具,还不如说是使我解闷的法宝,因为我最喜欢的书是要带插图的,也许是小孩脾气吧.而且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大,书是越读越少了,买书是早就不谈了.但我对书的感情依旧不减当年.我曾经对老婆说:"如果我去世了,这些书如果你们不要,就烧掉吧,让它们陪我到另一个世界岂不更好!"老婆说不可能,这么多书要烧到什么时候,顶多烧一点点意思一下,其余的都当废品卖了,就跟我老丈人去世后,我丈母娘处理他的那些书一样.儿子要最好,不要就这么着.我听了无语,也是啊,再少也有好几百本呢!看来我与书的缘分只能是我自己才能理解哟! 本文由寡人有疾于2014年3月17:58分原创首发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