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8-07-05 08:24 |
“几年前来者不拒的钢铁胃,如今已经招架不住七荤八素的刺激”、“年龄大了才发现,茶竟然很好喝,粥也挺舒服”……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胃肠科温馨提醒:理性看待胃病,切勿盲目治疗。 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的《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的文章引起了不少90后的共鸣。文章开篇以“90后秃了还能扣上一顶鸭舌帽、过一把摇滚青年瘾”自嘲,直指90后最大的健康危机为“日益衰落的胃”。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重口味的饮食习惯是不少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病。一边喊着不规律、一边承受着压力,继续“不规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态。 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 90后的胃真的垮了吗?专家表示,年轻人的胃病就诊比例的确有所偏高,但多为“功能性疾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服用一些药物就可以得到缓解。 对于文中“八成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的说法,专家称,这种说法不科学,不一定是胃部不良反应严重或频繁的人,更容易得胃癌,胃疼是不能和胃癌画上等号的。胃癌的发病人群仍然是中老年人为主,年龄越大,胃癌发病率越高。 90后:不吃早饭,喜好夜宵和重口味 90后的胃经历了什么? “三餐不规律。”90后女孩小舒(化名)这样概括自己的饮食习惯,她在上海一所高校读大三,“这个和作息不规律也有很大关系,上了大学之后,熬夜比较多,整体上大家睡得比较晚,一般都是十二点以后睡,导致第二天起不来,基本上都是掐着上课的点起床,洗漱完根本没时间吃早饭就直接奔教室了,如果饿的话可能会顺路买点面包什么的。” 小舒说,品种比较单一的学校早饭也让她感觉有些“腻”,“基本上就是挑一样一连吃几天,吃腻了再换一样继续,到后来基本上早上我看到饭都没胃口,甚至有时候觉得反胃。” 一边是不吃早饭,但另一边,夜宵成为新选择。 小舒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里一般都在下午4:30—6:30间吃晚饭,到睡觉中间又隔了五六个小时,睡前就会找吃的填填肚子。 小舒身边的同学中不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疼。小舒的学妹小莫(化名)坦言,刚进入大学第一年胃疼特别厉害,后来改变了一些坏习惯才慢慢症状消失,她总结起来:“一个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有的时候会不想吃饭就干脆不吃了,或者时间来不及就随便吃点。另一个就是大一期末常常喝咖啡提神,坏了胃,后来一喝胃就疼。” 明知不健康,仍有90后高喊着:“什么都不能吃,生活还有啥意义?!” 重口味、重油、重辣的菜色,已经成为不少90后的“宠儿”。 “在我的同学里面,聚餐常常选择酸菜鱼、火锅等这些口味比较重的,喊外卖也会点冒菜、麻辣烫这类,太清淡反而吃不习惯了。” 小舒进一步说,她的学长、学弟中,有些消化不好,时常反胃,甚至腹泻不止,他们知道这是坏习惯,“比如事情太多就不吃了,本来不能吃冰的但还是忍不住去喝汽水,有些甚至是饿得胃疼,但因为不舒服就更加不想吃饭,有时候还会吃一点就吐,用吗丁啉来缓解。” “年龄大了才发现,茶竟然很好喝,粥也挺舒服。”刚进入社会工作的90后小范(化名)也有相同感受。 工作不到一年时间,“饥肠辘辘坐到中午吃午餐,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强烈的求生欲之下,三口两口吞下肚,立刻又开始在键盘间敲打耕作。”这段文字鲜活地表达了小范入职以来的生活。但在经历了一次急性胃炎,他才顿时醒悟过来,感慨“不能因为忙碌的工作放弃规律地生活和饮食”。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胃肠科温馨提醒:理性看待胃病,切勿盲目治疗。 90后的胃真的垮了吗? “如今年轻人的胃病就诊比例的确有所偏高,但多为‘功能性疾病’。”年轻人的胃病并没有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何为功能性疾病?胃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胃病,如胃癌、胃溃疡等,另一类就是功能性胃病,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功能性胃病很多胃镜做出来是好的,但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如吃不下、呕吐等,很多是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引起的,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服用一些药物得到缓解。” 陆红表示。 而对于文中“八成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的说法,这种说法不科学,“从临床来看,不一定是胃部不良反应严重或频繁的人,更容易得胃癌,得胃癌的不少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就是无痛的,胃疼是不能和胃癌画上等号的。” “胃癌的发病总体是和年龄成正比的,年龄越大,得胃病的概率也越高。”陆红进一步表示,胃癌多为长期食用霉变食物、腌制食物,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酸辣、重口味的饮食可能会引起一些呕吐、胃酸等症状,但目前都没有研究表明直接与胃癌相关,而从一般的胃部疾病到胃癌,至少需要经历十年甚至以上才能最终被确诊。 对于坊间流传的“吃多了夜宵会得胃癌”、“冰箱食物放久了拿出来会得胃癌”、“晚饭吃太晚会得胃癌”等传闻,陆红都予以了驳斥。 “这些都没有科学的研究,但表现了现在人们对于生活方式过度恐惧,胃癌的发病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平时生活中一次两次存在这样的生活习惯,并不会直接导致胃癌的发生。” 根据国家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来看,中国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在逐渐下降,随着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年轻人群的感染因素逐渐降低,而就诊意识也逐渐强烈,诸多因素导致胃癌发病率下降。 “抑郁和压力搞垮了胃,胃的不适又让人更加消极。”文章中,这一句话简单道出了胃病的根源和后果。 年轻人心理病也不容忽视,“不少年轻人为了缓解压力喜欢喝酒、抽烟,对胃黏膜的伤害是雪上加霜,慢慢就会发生胃炎,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萎缩、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胃病,这些癌前病变继续进展就有变成早期胃癌的风险。” 那么,年轻人如何养胃? 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陆红建议,根本还在于改善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同时要及时就诊,无论是症状轻重都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年轻人惧怕的“胃镜”检查,专家表示,对于一些功能性胃病,因这类疾病重度病变的可能性低,并不推荐胃镜检查,“我们会先建议他们改善下生活和饮食习惯,或是服用胃药对症处理,包括一些中成药、促进消化的药物,只要不滥用抗生素就好,如果症状仍然没有改善,可以通过胃镜来排除器质性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