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揭秘西藏小众秘境——那曲比如,这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究竟多美?[43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揭秘西藏小众秘境——那曲比如,这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究竟多美?[4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8-09-11 20:40

藏传佛教的西藏,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去了这么多次西藏,每一次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多留一天、再一天。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乌托邦,领我们沿着初心继续前行。西藏,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它是喜马拉雅山脉那颗“心中的日月”,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唯一的皈依,是远道而来的旅人涤荡心灵的故乡。

在西藏,按着本性生活,吃糌粑、藏面,喝酥油茶、青稞酒、甜茶,晒太阳、和当地人载歌载舞、一切自然而然。在宁静和祥和中,有一束阳光牵引着人们感受一草一木、蓝天白云、山河庙殿。

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里,只因这是一个伸手就能触摸天空的地方,有着都市人望尘莫及的慢生活。

“雪域高原的神秘文化”
夏天的西藏美丽之余更藏不住些许的温柔,浩瀚银河、漫山鲜花、圣湖清浅,而这次藏区之行,我来到了一个“小众”之地——那曲比如。

1、苏毗·娜秀艺术节
来到那曲,正巧偶遇那曲比如的第十届苏毗·娜秀文化旅游艺术节的开幕式,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今年从7月25日到30日有连续6天的歌舞表演,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数千人穿着藏式华服庆祝这样的盛事,震撼极了。


这次的艺术节不仅有千人大型达布阿谐、丁嘎热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和各类民间文体活动,还有独具比如县魅力的“牧人风采·比如形象”大选和赛马、抱石头比赛以及各种比如本土原生态歌舞表演等活动。


我在观看盛事的时候,据当地村民说,比如县是整个自治区最善舞蹈的地方,各种与生活相关的舞蹈就是人们在日常劳作中精炼出来的,这个艺术节是一场原生态的藏文化歌舞盛宴,不大的山坡上扎满了各种颜色的帐篷,每一个人都盛装出现这场盛宴。而且艺术节演出一届比一届精彩,内容一届比一届更丰富。

虽然在高原上不能一起舞动,但是融入这样的当地生活也是每个旅人最值得珍惜的时光。


2、那曲民俗
那曲被众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罗棋布。地处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于羌塘高原的东端,山地连续分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西藏最高的地方。

今年五月的时候,那曲正式成为了中国平均海拔最高、国土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城市。位于藏北地区的那曲,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次我有幸来到了这个震撼的“屋脊”。

去一个地方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和文化,这样旅行会更有趣一些。而来到西藏那曲,必不可少的当然就是赛马节和锅庄舞蹈啦。


看到他们在草原上奔腾的样子,让我好生羡慕。给大家科普一下:那曲赛马节是藏北草原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全称是“那曲恰青赛马艺术节”,也称“羌塘赛马节”,藏语叫“达穷”。

据传,藏北赛马会从吐蕃赤松德赞时期一直延续到今。为了方便游人,如今赛马节已经固定在公历8月10日举行。


8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野花遍野,往日里严酷的寒冷多风气候此时也变得格外温和宜人,所以人们都称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


而那曲锅庄的特点,就十分明显,那就是粗犷豪放。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体现了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也有一定的体育舞蹈价值。

藏北高寒、干燥、大风的气候环境为包括锅庄在内的那曲舞蹈定下了基调。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

这是我作为一个精致的藏族青年的日常,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策马奔腾,拍拍照和当地人聊聊天也是很好的。

全比如县有着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比如县的文化底蕴,是苏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和十八军进藏所经之地,超厉害的有木有!


去蒙古国旅行时,你会发现杭爱山以北有一块石碑,这就是著名的阙特勤碑。碑正面及左右侧刻突厥文,背面为中国唐代玄宗皇帝亲书的汉文,汉文内容为唐玄宗悼念已故突厥可汗阙特勤的悼文。

这块碑是由俄国学者发现的,其中,汉文内容是唐玄宗李隆基为已故的突厥可汗阙特勤写的悼文。这块碑就是阙特勤碑!

唐玄宗写的碑文内容大致为追述唐朝和突厥历代间的友好关系,强调唐玄宗与突厥可汗儿子结成亲子关系后,双方间互通友好,共享和平。这个碑文在刚发现时,曾被当做唐朝万人归心的证据四处宣扬,而上面的突厥文却没什么人在意。

后来一些考古学者对突厥文进行了翻译,结果让人跌破眼!

突厥文的内容和汉文完全相反,是对唐朝实实在在的血泪控诉。全文表现出的是对唐朝满满的恨意和对突厥后世的警告。碑文中还记载了当时阙特勤是怎么样进攻唐朝的敦煌,看完整 个突厥文的碑文,会感觉到这是要让世代突厥人怀疑和憎恨汉人。而当时的汉人工匠因为不懂突厥文而将其雕刻上了碑。

突厥碑文上说:“汉人的话语始终甜蜜,汉人的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汉人便萌生恶意。汉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你们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

可以说,这块碑文真实的反应出了当时游牧民族对汉人的诡谲关系。
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 ,金銮殿,它是我国现存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古建筑。但是,今天的这座金銮殿与当初永乐年间建好的金銮殿有很大的区别。这个秘密到今天已经隐藏了快500年了。

最初的金銮殿名叫奉天殿,建于明永乐四年,根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奉天殿 ”,合到现在的计量单位,面阔达95米多,进深近48米,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金銮殿,应该几乎占满整个第三层基座,一定是更加的气势逼人。

现在的太和殿有多大呢?长十八丈五尺,宽十丈一尺,也就是面阔近64米,进深37米,面积缩小了几乎一半,它的面宽甚至还不如,明代保存至今的,太庙大殿(面阔68.20米)和长陵棱恩殿(面宽66.75米)。
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相信许多小伙伴一定是今天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金銮殿从建成之后,就一直命运多舛,根据记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及三大殿竣工,次年就发生大火,前三殿被全部焚毁,直到20年后的正统五年,才重建前三殿。
没想到,有先后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时,金銮殿又多次焚毁。
现在的这座太和殿,是康熙年间修建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修了烧,烧了修,金銮殿的名字也从奉天殿,改成了皇极殿 ,再改成沿用至今的太和殿。
而今天太和殿的大小,应该是明嘉靖重建时,缩改而成的规模。这样算起,这样一个惊天秘密,已经隐瞒了500年了。
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缩改呢?

据说,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多次的焚毁重建,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到嘉靖重建时已经财力不足,而且原来修大殿都是用楠木大柱,此时已经找不到那么大的楠木了,只好进行缩减。
还有一种可能,之所以每次着火都是三殿尽焚,是因为三大殿的体量过大,互相之间的间距因此过小,前后殿的两侧,又有木结构连廊连接两庑,一处着火就火烧连片,缩减体量后,大殿之间拉开了间距。
康熙重建时,还将太和殿两侧的侧廊改成墙体,也就是大殿东西最窄的两间,原来连接东西两庑的连廊,改成了现在的防火墙,这些都是出于防火考虑的。

金銮殿虽然比初建时缩小了,但和汉白玉三台,及周围的建筑环境,达到了更好的平衡,我们站在它的面前,就能感觉到,一种恢弘庄严的气息迎面而来。

smen 2018-09-12 21:01
神圣西藏 珍藏的宝藏


查看完整版本: [-- 揭秘西藏小众秘境——那曲比如,这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究竟多美?[4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