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8-10-15 09:24 |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文广影视局获悉,国庆长假期间,全市开展公共文化活动逾3260场次,尤以美术馆、博物馆持续升温:有33.87万人次观众走进美术馆,欣赏了101场展览,参与了103场公共教育活动,共同分享艺术带来的快乐。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总人次约74.8万,较2017年增长近一倍。之所以形成如此热烈的观展氛围,除了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以外,场馆展览内容和活动安排的多样化也是主因之一。 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据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长假期间,“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点亮城市艺术客厅,申城共有48家美术馆“不打烊”,为市民与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这七天,共有338718名观众走进这些美术馆,欣赏101场展览,参与103场公共教育活动,共同分享艺术带来的快乐。国庆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共接待观众总人次约74.8万,较2017年增长近一倍。 其中,上海科技馆20.4万人次、上海自然博物馆11.9万人次、上海博物馆6.3万人次、上海市历史博物馆5.3万人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4.9万人次。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长假期间,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和各类文化场馆切实肩负起了“文化惠民”的职责,美术馆、博物馆等更成为城市文化美育集聚地,这些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正是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多样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 今年国庆假期,各类展览内容和文化活动组织上,也显得更加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符合并服务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群体。无论是上海博物馆的“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还是航海博物馆的“华侨华人护照特展”和上海科技馆的“来自未来的人”等展览都受到了市民欢迎。中华艺术宫则以《铁骨丹青———钱瘦铁艺术作品展》和18场公共教育活动迎接开馆6周年,共接待10万余名观众,成为假期首选的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电场12小时”开馆6周年活动,“1吨半”、“聚裂”等20场品牌公共教育活动为场馆集聚大量人气,观众人次突破3万。 展览内容方面,龙美术馆(西岸馆)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刘海粟美术馆的“南艺八十周年庆———新加坡文化奖得奖校友佳作特展”、昊美术馆的“虚·构”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超时空影像展”均成为观展热点,运用高清数字技术的《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在徐汇艺术馆更是应观众需求三度延期。而在远郊地区的全华水彩艺术馆、松江美术馆、临港美术馆不约而同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引发了观众共鸣,在国庆期间日均观众近千人次,都较平时有了显著增长。 提供丰富美育服务 如今,各博物馆越来越趋向于打“组合拳”,围绕某个文化主题将展览和教育活动系列化,增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吸引力的同时,也让“过节去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节日风气,融入到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中。公共教育活动方面,余德耀美术馆、外滩美术馆、新美美术馆等场馆策划了工作坊、动态小课堂、艺术家和策展人专场导览、亲子活动、公益讲座等公共教育活动,在静态展陈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美育服务。 以中华艺术宫“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所经历的摄影故事”讲座为例,邀请来记者徐裕根、摄影家陈建复,作家潘真等,聚焦上海改革开放40年以来镜头记录下的人文情感、城市发展、时代记忆等内容。刘海粟美术馆“美育艺粟工坊”则在长假最后一天,与20名孩子共同体验传统手工印相法与现代文化创意的结合,利用古典的“蓝晒印相法”制作属于自己的蓝晒照片。主办方表示,通过搭建综合美育展示平台,全面推广“全民美育、美育天下”的共同理念,以传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作意识,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劳动报记者 唐一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