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8-10-21 12:35 |
股市非理性下行,对于身处“无股不押”状态的A股上市公司而言,面临着沉重的冲击压力。其中,一方面在于股市持续非理性下行,导致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的骤然降低,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甚至不足前一轮牛市高峰时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则是A股普遍上市公司参与了股权质押的行为,而不少上市公司的质押率较高,当市场发生持续非理性下行走势时,若上市公司无力补充质押物、保证金,那么将会引发上市公司触及股权质押预警线乃至平仓线,甚至因此牵涉到系统性的风险,而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密集触及股权质押预警线及平仓线,足以引起了市场的高度重视。
3000点,曾经被认为是沪市市场的一道政策底部支撑线。然而,自今年6月份的跳空低开下行走势后,3000点却从强支撑变成了强阻力。但是,有效失守3000点后的A股,并未因此止跌,反而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内,A股市场却从3000点大幅下跌至近期最低的2449点,短期阶段性跌幅就接近20%。至于普遍个股,则在原本跌幅显著的基础上,却再度下行30%乃至50%,这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打击。
不过,在股市迭创新低,尤其是加速跌破熔断底之后,A股市场的政策面却明显回暖。就在近日,一行两会罕见同时发声稳定股市,尤其是重量级人物对股市的公开表态,实际上还是一种政策层面上的显著回暖迹象。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思考,或许是近期股市的非理性下行已经逐渐触及了监管的容忍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从具体的政策举措分析,除了近期一行两会的公开表态外,近期A股市场的政策领域也发生了明显回暖的迹象。
其中,针对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时间间隔约束,则从原来的3年缩短至6个月,并积极鼓励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这也是在并购重组监管态度上的一次灵活转变,对股票市场的灵活发展,且对被否IPO企业的发展命运构成了积极的影响。
再者,深圳国资率先采取多种方式向身处股权质押风险的上市公司股东出手解困,而随之而至,则是多地国资的效仿,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排雷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此期间,虽说市场上争议声音不少,但考虑到股市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国资出手接盘民企的现象,还是及时解困了身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上市公司。但是,对于身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基本面、盈利能力一般的企业,后续可否借此摆脱危机,仍存一定未知数。但是,在关键时刻,地方国资的及时出手,对上市公司化解危机还是一场及时雨,有利于缓解上市公司非理性的波动风险以及控股权丢失的风险。
此外,对于险资的松绑,并鼓励险资参与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举措,也是近期政策层面上的一大变化。更有甚者,还可能会在未来的时间内,将险资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取消,并鼓励险资参与解决股权质押的风险。
之前险资在A股市场大举增持乃至举牌优质上市公司的行为,曾经引起了一轮热议。然而,随着万科股权之争风波的逐渐告一段落,险资在A股市场中的撬动影响却逐渐降温,最近几年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激进增持举牌的行动了。不过,随着政策层面的回暖,或会给险资进行松绑,但对于股权结构分散、且身处股权质押风险的部分优质上市公司可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此外,在市场关心的IPO问题上,同样出现了些许的变化。其中,证监会本周并未安排IPO发审会,但IPO一周一批次的节奏仍未结束,但保持比较低速的发行状态。根据最新的核发数据显示,证监会核发1家IPO,融资总额不超过5亿元,创出了近年来的IPO募资新低水平。至于IPO发审会的阶段性暂停,或许有利于存量堰塞湖的加速泄洪,但IPO发审会暂停并不等同于IPO停发,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很显然,上述举措的先后出炉,还是释放出A股政策层面回暖的信号。对于股市春天的到来,还是带来了些许政策层面上的积极影响。但是,对于股市的春天,并非一时的政策面回暖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具体落实以及积极政策环境的持续支持。此外,对于长期压制股市下行的因素,仍需要得到明确,不宜过多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或许,在市场过多关注股权质押风险的同时,仍需要多关注限售股堰塞湖的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接连不断的减持问题。
或许,不从本质上化解股市持股成本严重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以及股市供需长期失衡的问题,依旧未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股市长期下行的隐患,而股权质押更可能属于股市加速下行的催化剂,却并非股市长期下行的核心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