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8-11-17 11:23 |
每晚十点之后,是我的观影时间,这几乎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夜晚观影,窗帘垂下,别管窗外夜色袭城,也不理远处高速公路的呼啸之声,一个人,一块荧屏,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在眼里,那块荧屏慢慢放大,再放大,直至与观者相连,创造出一个彼此融入的互动关系。
互联网上的内容虽然过剩,佳片的到来还是有姗姗来迟的意味,但总有一些电影,会从第一个画面开始,就强烈地暗示你,这是一部可以走进内心、掀起风暴的作品。在年轻时,内心的风暴是飓风式的,带着愤怒与不安,席卷一切,溢于言表。而在中年,风暴是安静、缓慢的漩涡,上升的部分有闪电的痕迹,那闪电是蓝色的,是可以彻底照亮心灵湖底的,内心起伏,呼吸也起伏,但表情却从容、平静。
在如何展现人的内心世界方面,出生于印度、毕业于美国、长期为好莱坞拍片的塔西姆·辛,他的处女作电影《入侵脑细胞》是一部令人震惊的作品。此后他拍摄过数部电影,但没有任何一部超越《入侵脑细胞》,它是一部价值严重被低估的大银幕之作。它逼真地以华丽、炫目的影像画面,把人的内心世界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其逼真与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入侵脑细胞》对杀手的心理情境,进行了大开大合的刻画,歌剧舞台般的布景,夸张的颜色渲染,童话、科幻、惊悚元素的融合,诗歌一样的台词,把杀手的变态过程一一呈现。与凯瑟琳一样,我也被带进了杀手的内心风暴当中,杀手在自己创建的“宫殿”里称王称帝,嗜血的幻想驱动他在现实中不断杀人,影片从他的内在开始剖析,叙述了家庭、父母对一个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凯瑟琳最终杀死了杀手内心的变态一面,挽救了最后一名被囚禁的女孩,在此之后,她也成功地帮助了影片开始时的那个迷惘少年。
《革命之路》给我带来的体验,不亚于《入侵脑细胞》。因出演《泰坦尼克号》而全世界知名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革命之路》中出演一位逐渐在婚姻生活里失去野心与情趣的小职员。这部公映于2008年的电影因为片名的原因未能引起我的兴趣,但却在打开它的几分钟后,深深地吸引了我。
《革命之路》被定义为爱情电影,它的另外一个翻译名称《真爱旅程》似乎也在验证这一点,但它真的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心理电影。它准确讲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家庭在经济复苏期的挣扎给个体带来的机会与伤痛,也刻画出在“诗与远方”的诱惑下,人们却只能原地踏步的无望与苦恼。
随着世界进入智能化,人的心智更多可以被科技影响时,人的内心会变得平静起来吗,2013年由昆·菲尼克斯与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电影《她》否定了这一点。《她》讲述的故事,是一名未来的信件撰写人在婚姻失败后尝试接触与人工智能系统谈恋爱的故事。这个名字叫OS1的人工智能系统,由声音具有很高辨识度的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她那略沙哑但性感的声音,能够有效地调动男人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产生遐想。这位名字叫西奥多的信件撰写人,平时代替别人写了很多情书,但却在与OS1的交流过程中迷失了。
故事因为OS1的诚实而急剧转向,在西奥多的询问之下,“她”坦白与他恋爱期间,“她”还与别的男人产生了2000多段联系,并与其中600多人建立了与西奥多一样亲密的恋爱关系,也就是说,在与西奥多于语音中缠绵悱恻的同时,这个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正在与另外600多个男人面红耳热……《她》的戏剧性由此骤升,《她》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人们是否能够跳脱出与生俱来的占有欲与嫉妒心,去分享一个无比体贴但却不是唯一的恋人?
《她》的看点在于,从哲学层面上提出了这一命题,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恰恰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她》也给人们上了一堂极好的心理课。电影从情感、心理、意志等多个层面上,对人类无法自辩的困惑进行了手术刀一般精准的解剖。前面说过,人是无法平息内心风暴的,但人工智能可以,因为在“她”或“他”那里,“风暴”是一个个比特信号,完全可以做到瞬间起伏,瞬间消失。但人类愿意拥有这样的特质吗?如果人可以像机器人那样掌控自己的情感,这个世界上恐怕就不会有莎士比亚、歌德、梵高、贝多芬、达·芬奇了。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心灵的痛苦更甚于肉体的痛楚”,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经典文艺作品的叙事核心,就在于展示比肉体痛楚要大得多的心灵痛苦。也正是因为内心世界的多变与不可捉摸,才造就了它的海洋特征——因为波动而永远不会被冰封,比起永远只接受心灵的愉悦,我想更多人也还是愿意接受痛苦的考验,因为没有痛苦,就会缺乏对爱、对欢乐的感知,没有惊天骇浪,就不会体会风平浪静时的巨大平静与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