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8-12-19 09:37 |
□ 陆茂清
吃遍天下百样菜,一蟹上桌百味淡,菜中当数螃蟹最鲜。
而中国蟹系中的中华绒螯蟹属至尊,美味排第一,它的出生地就在崇明岛,因为两只大螯上生满了细密的绒毛,俗称“老毛蟹”。《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大全》曾作高度评价:肉质丰厚结实,鲜味在其他蟹之上。成蟹的特点是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膏脂丰满,肥满度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京军区文艺汇演,崇明部队演出的《崇明岛,交关好》荣获二等奖,其中一段朗朗上口:“崇明岛,交关好,老毛蟹,莫佬佬……”文艺的威力吧,随着《崇明岛,交关好》的反复播放,华东六省一市的军民百姓纷纷传扬:崇明的老毛蟹味道好得不得了!
言之确凿,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岛上的滩涂、港汊、池塘、河道、宅沟、民沟、稻田、电灌,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螃蟹栖居出没。
老夫孩提时代生长在乡下,那时候思量吃鲜货时,首选的往往是螃蟹。常听得宅上的好公、好婆发号施令:“桃郎,二三天勿曾吃蟹了,弄几只来吃吃!”或是:“祥狗,馋来想吃蟹。”小辈马上出动,不一会拎了半袋回来,或是煠蟹,或是面拖蟹,一家老少吃得快哉乐哉!
自古以来,螃蟹只是岛上居民自给自足的家常美食,春天到秋天,要吃蟹方便得很,去河沟里脚踏手摸,一只只拖泥蟹到手;伸手洞里,一个洞一只十拿九稳。天冷了钩子钓,张网捉,仍然有蟹吃。
崇明蟹由不起眼的“自家吃吃”开始走出海岛,应归功于在八个国营农场战天斗地的二三十万上海知识青年。他们初来乍到崇明时惊喜地发现,在上海难得享受的螃蟹,芦荡里、河沟里、稻田里随处可见,只要肯动手,就能常吃常鲜。回上海探亲时,还要带点让自家屋里尝尝。
崇明农民伯伯投其所好,捉了蟹卖给他们,虽然只有二、三角钱一斤,但已大大超过了生产队劳动的工分值,所以是风雨无阻,乐此不疲。集镇上、码头上的螃蟹买卖十分兴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无以计数的知青,喜滋滋地拎着蟹上船,孝敬家长外,送送亲戚朋友。
吃过一次,永久难忘,浦江两岸的工农兵学商,凡是品尝过崇明螃蟹滋味的,都无不渴望着吃第二次,第三次……
崇明螃蟹在大上海的名气越来越响,广受青睐,人见人爱,都说“崇明老毛蟹赞”“崇明老毛蟹鲜得来”,朋友得知我去上海出差,电话里总要叮嘱“带二串老毛蟹过来”,崇明人去上海走亲访友时,也都以蟹为礼。
秋末初冬,崇明螃蟹的营养与鲜味进入最为丰美阶段,雄蟹膏满肚,雌的撑壳黄,诚如《红楼梦》里的吟蟹诗:“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连煮蟹的水里,也都浮满了金黄色的油花。难怪有朋友感慨:“不到崇明辜负目,不食毛蟹辜负腹!”
曾经亲见亲历,十年前金秋十月的首届“崇明老毛蟹节”,为游人提供了以“蟹”为媒的饕餮大餐。
以后一届又一届“崇明老毛蟹节”上,引无以计数的岛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长江隧桥钻天入地,天堑变通途,崇明岛一下子贴近了大上海,赴崇明旅游观光者与时俱增,多有冲着崇明螃蟹来的,捉蟹“好孛相”,吃蟹享口福,又都带着回上海。
近年,崇明螃蟹荣誉迭加:
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第五届“丰收杯”全国河蟹大赛上,评选出的十家“金蟹奖”中,崇明占有二席,达到“雌三(两)雄四(两)”大蟹标准。“乌小蟹”摇身一变“大块头”,达到了“内外兼修”,足可与阳澄湖蟹叫板。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崇明清水蟹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名气咣咣响的崇明蟹,不但走出了海岛,而且走向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它的足迹,港澳台同胞也已享受它的美味,名副其实“横行全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