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白云山登高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白云山登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18-12-31 08:33
白云山是我家乡的标志性山峰。山不高,因为有一座白云山庙,成为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登高祈福的理想之地。
  
记得年少的时候,学校组织“登山夺红旗”活动,攀爬的终点就设在白云山上,各班的学生按照要求由班主任带领着在学校大操场上集合点名,学校领导在主席台上讲着这些活动要求、那些注意事项,只见下面的同学们早已按耐不住各自的热情,心早已飞到白云山上去了,哪有心思在这里磨蹭。可以说是热情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热血沸腾,磨拳檫掌,兴奋的议论着如何如何、怎样怎样去夺取最后的胜利,哪有心情去听讲。
  
好不容易等到爬山的号令响起来了。只见满山架岭的学生像蝗虫、像蚂蚁,在蠕动、前行,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山梁、山谷,有路的地方、没有路的地方,全是奋力争先的学生,他们正在聚精会神、拼命的登山。
  
那时候,别小看一张红彤彤的奖状,它的力量不亚于物质刺激,更在于它的精神力量,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只要得到名次,就会向英雄一样,成为向其他学生炫耀的资本。
  
由于营养不良,年幼体弱,我时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不指望获得名次,也不可能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更加注重参与活动的过程,只在于通过活动锻炼自己的才能。那时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体育竞技,也不晓得为班级体争光添彩,但自觉与不自觉地有一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思在里面。
  
我从来不会把一次比赛看作是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大事情,也不会投机取巧,干出违规违纪的任何举动,只是墨守成规的按照要求做下来。每次的比赛成绩都不理想,荣誉与我无缘。这也养成了我独立思考,默默奉献的品格,在工作之后却让我受益匪浅。

原先的白云山上有一座巍峨高大、典雅古老的庙宇,按照道教、儒教、佛教的划分,应该是属于道教常见的土木建筑,在兀立的山巅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终年四季享受人们的供奉。得道的仙人自有不平常之处,时常引起人们的顶礼膜拜。整个庙宇内外青烟四起,香火缭绕,都是善男信女的教徒倾其所有、信誓旦旦,许愿还原,香烛灯火连绵不绝,十分的兴旺。

据《宁陕厅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形胜、山记载:白云山,在庁西南十五里,天欲雨则山自出白云,建有祠宇。当时宁陕厅治所在如今的老城,西南表方位,所说十五里,也是十五华里,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公里。天,如果要下雨,白云山上就起白云,山顶建有寺庙和楼宇。可见当时白云山,以及白云山寺庙的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在民间,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白云山,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唐代诗人“停车坐爱枫林晚,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山峰兀立,白云飘荡,人影绰绰,星火点点,朦朦胧胧之间会发生许许多多你我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个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里,就看你怎么去驾驭思想这匹马车,是信马由缰,还是驰骋恣肆,收放自如,全看你的本领了。
  
与重阳登高的习俗有关的事物还有“茱萸”、“菊花”等,在金秋的收获季节里,红红的茱萸在枝头摇曳,各色的菊花竞相怒放,显示出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出了对亲人团员的思念,“还来就菊花”,又表现出归隐田园隐士的闲适自在。

也许是出家人也有许多不幸和太多的无奈,或是看着人间的冷暖变化,引发了恻隐之心,白云山上的和尚远远的看着和他相对的轿顶山,轿顶山上的新娘全然不顾和尚的感受,奔跑着冲向自己的幸福家园。
现如今,白云山寺庙已经严重焚毁,山顶遗迹上到处是散落的旧时石条、砖瓦等建筑物品,让人看见之后觉得十分可惜。人民群众对此有着十分强烈的修复愿望。

面对遗址遗迹,我们一面体会当时白云山寺庙的宏伟高大、气宇轩昂,想象当时香火鼎盛时的繁荣风光;另一方面能否从保护文物,实施全域旅游角度出发,把白云山综合开发纳入县城整体规划,开发县城周边生态旅游景点,新建登山步道,恢复建设白云山庙宇。                                                                              

如果建议可行,被相关部门采纳,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宁陕人民必将多一个休闲、健身、旅游的绝佳去处。到那时,人们登上白云山,
把酒临风,祈福还愿,喜气洋洋,一览县城的美丽容颜。

假正经也 2018-12-31 09:35
登高以望远,儿时的记忆最为深刻!

至尊狼王 2018-12-31 11:52
这个白云山是不是广州的白云山?

527801728 2019-01-01 09:2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当有道理

zjhyagri 2019-01-02 08:58
写得好,孩童时的情景跃然屏上。


查看完整版本: [-- 白云山登高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