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1-12 00:09 |
□ 徐旻词 崇明中学·高三(4)
生活中的我们总因现实的乏味与枯燥而不安于现状,可却找不到出路与价值究竟在何方,因而心有不安,困扰不断。现实中的我们也会因现状的困顿与迷茫而不断探寻,渴望突破。但同为不安于现状而产生的困扰与动力,真的互相矛盾吗?
我想来,应当并非如此。恰相反,困扰为因,动力为果,正因有了困扰才会有动力去寻找不一样的人生。古今异道,君子当知变。时间不停向前,人的思维也会同时变化,没有任何东西会一成不变,当这种种发生变化之时,“君子”也需改变自己,若因惰性而安于现状,必会面临淘汰之风险。投射到每个人的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在随时间而变,现状永远只是暂时的,不会有恒定的“现状”,因此,人不会也不能安于现状。而在改变之时,所需克服的桎梏,就是所谓人生不安于现状的烦恼了。
所以,“穷则变,变则通”。其中的“穷”,很可能正是人安于现状的惰性,与不安于现状的进取心而碰撞的一个“爆发点”,当人发现,所谓“安于现状”已然从一个可供栖身安家的避风港逐渐筑成人继续前进的厚实城墙时,我们就开始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是迎难而上冲破阻力,抑或困死于小小一隅。而“变”,则就是在压力之下,我们开始寻找出路,不甘于人生止步不前的人,便会在这困境中走出新的天地,到达“通”的境界。
由此观之,“烦恼”与“动力”并非矛盾,而是先有烦恼,才能刺激人的动力。不甘于此生只为“茅厕之鼠”,是当年只为楚下小吏的李斯困扰所在,却也是之后的一代秦相立功成业的动力;对资本社会剥削的不满却难以寻找正确的答案与支持者,是当年社会主义空想家们的痛苦,却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启蒙与曙光;国家的沉沦,倾覆在即带给当年的革命者无尽困扰,却是走出封建最初的动力所在。
由此可知,正是不安于现状的困扰,才产生了人打破困扰的动力。真正改变人生的,并非仅仅是理念而是理念之后人主动做出的选择,既然“穷”后才知“变”,“变”后就可“通”,那君子当知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