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2-10 09:52 |
□ 徐亚斌
又闻到家乡浓浓的年味了。日历已经翻到腊月二十,岛上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置办年货无疑是节前最重要的活动。在家乡人看来,最上品的年货当然是自制的。
早在寒露时分,新谷刚登场,人们就挑选上好的糯米,开始蒸饭酿酒。数天后,又拿酒糟用来腌制鸡、鸭、鱼等。到年关时,把这些腌制的咸品拿出来晾晒备用。你看,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挂满了咸鸡、咸鸭等。隔个几天,又开始蒸崇明糕。崇明糕是家乡人过年不可缺少的部分,寓意又好,是说“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意思,又香甜软糯好吃。于是在即将过年的这些日子,海岛的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夹杂着腌制品的咸味、酒香味和冒着热气的崇明糕的香甜味。
腊月二十四是年前一个特别的日子,俗称“廿四夜”,传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是老天派往各家各户的,年底要向老天禀报各家的善恶。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家家户户供给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用这些东西,可以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了嘴软”。是夜,家家都要用自产的血糯米,加上名扬四方的特产赤豆,煮一锅赤豆糯米饭。饭开锅了,拿一只最漂亮的碗,捏上四个饭团,恭恭敬敬地放置在灶台上,然后在长辈的带领下,一家人依次给灶王爷磕头……
除夕的海岛是热闹的,左邻右舍都要贴春联,用春联寄予对生活的憧憬。虽然也有人家会贴诸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类文绉绉的佳句,但更多的人家贴的是“新春福门开,佳节财宝进”之类的,再加上一个横批“家业兴旺”,还有的干脆就来一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横批是“一年又一年”,直白地表达了在新的一年里人生更如意,日子更红火的愿望。
除夕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家乡人特别看重那顿年夜饭,它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要等家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吃。每逢佳节,在外的游子们从四面八方往海岛赶,有时会被堵在了“咽喉口”。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下午上路,一百六十公里的路程花了八个小时。但在我跨进家门的瞬间,父母高兴了,家人高兴了,于是温热的米酒下肚了,此时此刻,我的两眼一片模糊……
也不知是谁率先燃起了烟花。这是孩子们最为欢喜的,他们还哪有心思吃喝,碗盏一推,快步来到院场,争着点燃自己早已选定的烟花。看着那美丽的烟花在空中闪耀,有的像撑开的花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像巨龙扭动着身躯飞上天空。孩子们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转眼新年要结束了。但年味还在持续,到元宵那天达到高潮。元宵节,家乡人大凡要做三件事。白天,用米粉团捏成各种各样神形毕肖的小动物,然后上蒸笼蒸熟,趁着还冒热气,赶紧去田头祭祀祖宗和土地神,祈求保佑,能够风调雨顺。这事一般由女人们负责。到了晚上,男人们可要露一手了。夜幕还未降临,这些平时看上去很淡定的大老爷们就已经跃跃欲试了。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拔高灯”。就是在家附近的路口,竖一根高杆,挂一只红灯笼,寓福星高照,前程似锦之意。男人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更为隆重,也更让他们兴奋,那就是“照田财”。午后,他们就用心去挑选上好的芦苇,再在芦苇外面裹上稻草,扎成一条巨龙样的火把,等天放黑,几个大老爷们就扛着“巨龙”,推一位德高望重者抱住“龙头”,其余人分别扛着“龙身”和“龙尾”,点燃火把,嘴里高声大喊:“甩田财,照田财,大家发大财……”
离开家乡整整四十年,但家乡的年味,却一直荡漾在我的灵魂深处,让我陶醉其中。每到过年,无论身处何方,总要回到小岛上去看一看,人说“月是故乡明”,过年也总要回家才算团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