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2-20 07:49 |
这个年,没听见一声爆竹,没看见一朵烟花。三三两两的行人,偶尔驶过一辆汽车。路灯上挂着旗帜,在寒风中萧瑟着,大街小巷仿佛都休克了一般。 倒是大堤路旁的荟萃园里,有着一派别样的景致。 缓缓地走。池塘边上的宫粉梅,已开了两三朵,如情窦初开的少女。小金鱼们游荡着,让水里面潋滟了几分。路边的一丛丛的茶梅开得很艳,而西面的梅花山上的红梅全都含着苞,似在积蓄着簇簇开放的能量。 寂静中,不由想起了去年在广东湛江感受到的年味了。 从业主那里,从出租车司机的嘴里,听到的都是关于年例的描述。说是在雷州半岛上,尤其是在广东的湛江茂名一带,有个很重要的民俗年庆,叫年例。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个村子,都会办年例。这年例先是要祭天祭地祭神祭祖;再是舞醒狮、燃社火、鸣铳炮、送瘟神、烧纸船、插彩旗;最后大家聚在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全然是一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从湛江市区到东海岛的路上,经过了好几个村子,村口都见到买卖饮料的摊子。开车的师傅怂恿着说,只要我们买箱饮料当礼物,就可以走到村里的任何一家去。任何一家主人都会非常热情地招待你,不用介绍你来自何方,不必在乎人情往来,来的都是客,单凭嘴一张。来客越多,摆桌席的台数就越多,就证明该户人家越兴旺。 真是有些兴奋啊!满桌子的大虾、鲍鱼,生蚝、鱼翅、鲜蟹和湛江鸡,可以吃完了张村吃李村,吃完了一例又一例。要不是公务在身,还真想去美美地享受一下,去凑一回这么热闹的年例了。 最好笑的是在东北那一次的过年了。在亚布力滑雪场附近的一个农庄里,我们坐在火炕上吃饭。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炖菜,有小鸡炖蘑菇、酸菜猪肉炖粉条,有锅包肉、酱骨头、地三鲜,还有饺子和粘豆包,还有据说是很珍贵的林蛙。在主人情真意切地劝说下,我一下子吞吃了三个林蛙。 那会可真是没有经验,只想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东北,特地新买了一件加长加厚版的羽绒服,里面穿的还是高领的厚毛衣。眼瞅着东北女人都是极薄的低领的可以外穿的内衣,那样笑意盈盈口吐莲花地说着幽默的东北话,而我却热的汗流浃背,如坐针毡。更苦笑不已的是,短短的五天东北之行,归来时体重足足增了3公斤。都说黑土地养人呵,算是亲身领教和体会了。 最难忘的年,想来是6年前在宁夏的宁东度过的。 那一年的春节,团队的一众弟兄与我一起,从年初二到年初七,在宁东,这个承载着宁夏能源化工基地“一号工程”使命的宁夏第一镇,我们展开平推法、地毯式的物资盘点。 那几日,我每天捧着一个二升的热水瓶,给散在室外堆场每一处的员工们倒热水喝。看见风沙扬起在他们的嘴边,看见他们冻成黑紫色的一双双粗糙的手。 年初五恰逢情人节,入夜,我们聚在宿舍里就着简单的饭菜喝小酒。正对着我的那面墙上,是一个员工兄弟涂鸦的一只大公鸡,栩栩如生一般。突然间屋里断电了,于是,成就了一次烛光晚餐,我们在西北集体浪漫了一回。 最刻骨铭心的,是母亲离开的那个年。那一年的年初三的下午,母亲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那一年的滋味,从眼里流到心里,流进我的血液里,从此,铸就了我生命和性格的底色。 想着,走着,跟前就是腊梅了。鹅黄色的花骨朵儿点缀在枝头,一股清寒的香气袭来。深深地吸上一口,归家,不觉已是沾襟染袖了。
作者 竹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