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2-22 09:09 |
当前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这也勾起了我在青少年时期对生活垃圾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刚解放不久,当时社会物资紧张,生活水平低下,物尽其用做得淋漓尽致,生活垃圾也列在其中。我家住在新闸路福康里,马路时面是张鹤年中药店,当时店里张贴广告,收购有关物品作为原料,欢迎居民光临。我也经常光顾,不是去配中成药,而是出售回收商品,小小年纪就成为卖主。秋季桔子上市,将吃剩的桔子皮晒干,收集起来累积到一定数量,送到店里。节假日为改善生活,活杀鸡鸭,将毛留下,剥离肫皮,视似作宝贝。偶然吃只甲鱼,壳架又是宝贵中药原料,更舍不得丢弃,出售价格不菲。目鱼骨也能送去,有段时间还收购手指甲,于是不少居民把剪下指甲收集起来。因经常出入,店里伙计也认得我“小朋友你又来了”。
当今坚果瓜子之类是最普通休闲食品之一,到处有售,但在几十年前,花生、瓜子等在市场上十分紧俏,只有过春节每户凭票供应一斤香瓜子。平时我们这些孩子,将南瓜、西瓜瓤中瓜子拣出来,洗净后,放在淘箩里在太阳底下晒干,收藏起来,父母吃时将瓜子放在锅中加盐慢慢炒熟,还会抓一把给弄堂里的邻居小孩一起分享。
现在牙膏都由塑料管装,当时用锡管,后改为铝制,虽然小小一支牙膏壳不起眼,但当时为减轻工厂原料压力,全力回收,回收价每只2分,在那时也可买一只大饼。我乐意把全家用完牙膏壳收集起来,甚至牙膏尚未用干净就将它收掉,引起大人不满。同样碎玻璃、玻璃瓶都能回收熔化成原料再生。废铜烂铁、肉骨头、破布、鸡鸭毛都是收购范围。菜场流行免费代刮带鱼,把鱼鳞收集起来作肥料使用,是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母亲是治家能手,把全家理发的任务承担下来。省去一笔开支,连剪下来头发也舍不得丢掉。旧的坏的内衣裤,拼凑整理做抹布、扎拖把,旧被单撕成尿布给新生儿使用特别舒适。出售旧书报杂志及包装材料也是当时家庭主要回收物品,这习惯一直保持到当今。综上所述大大减少生活垃圾的来源。
逢每年清明、冬至,上海家庭有祭拜先人的习俗,以示怀念故人,在家中烧几个生前喜欢吃的菜,供上黄酒,点起香烛,小辈们磕头上香,最后烧些锡箔,这些锡箔灰居然也有人上门收集,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当时修补行业也相当热门,外滩附近中央商场修旧理废在全国闻名。能工巧匠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将损坏的生活用品整修再用,普通吃饭装菜损坏碗盆能修复,马桶脚桶渗漏箍桶匠可加固,雨伞、破套鞋、旧跑鞋、棕棚、搪瓷制品都能重返青春,坏牙刷也可重穿毛刷继续便用。
上海是海纳百川城市,特别周边省市的人们到上海谋生,形成各地帮派,宁波裁缝,江北理发,绍兴卖豆腐干、收锡箔灰。由此上海滑稽推出各地小商贩喊叫剧目,体现当时情景。有些外地来的以拾垃圾为生,身背箩筐,手提铁把,到弄堂水泥垃圾箱拣些碎布废纸等,生活十分艰苦。
敲击手机屏幕,叙述当年情景,多年前往事一一呈现在眼前,或许对后人有些启示。
作者 赵基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