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四知”到“己知”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从“四知”到“己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9-02-22 17:25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面对利益诱惑,绝大部分人最后选择了拒绝,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现实出发,生怕别人知晓,自己承担不起严重后果,这其实也是一种明智的想法,同样是一种敬畏心理的体现。

东汉名臣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他博览群书、通晓经籍,至五十岁时,才步入仕途。有一次,杨震赴任路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他曾经举荐过的,王密对杨震一直心存感激,在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黄金前去拜访。面对着唾手可得的财物,杨震道:“我自觉很了解你,可是你却不了解我啊,这是为何呢?”王密以为杨震只是虚意推辞,便劝慰道:“放心吧,天色已黑,不会有人知道的。”不料杨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听罢,羞愧告辞。杨震以“四知”理念为官教子,官声甚佳,后世子孙亦贤人辈出。

明代李汰曾受命担任福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夜晚有人求见,见房中正无旁人,悄然奉上十两黄金,并直言道:“请大人多多关照,得中之后另有厚报。”李汰坚决不受,此人发牢骚道:“又没人知道,您别太迂腐了。”李汰愤然以一首拒贿诗作为回答:“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李汰在诗中怒斥行贿人,我以清贫为乐,你却妄图以“无知”来收买于我,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神明便是心中的敬畏感,自认为无所畏惧者,才是最为无知的人。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为官素来清廉,在离职时,部属相约一定要话别送行,但直至明月高挂,送行的船只还久久不到。叶存仁正在纳闷之际,远处漂来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既想临别赠礼,又恐他人闲话,故等至夜间好避人耳目。叶存仁大为感慨,一方面觉得下属情深义重,一方面又为他们选错了方式和对象而生气,他不需要任何财物或土特产,因为这有违自己一贯的操守。他以一首绝句相酬:“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好一个“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实为廉洁的最高境界,不是畏“人知”,畏“天知”,畏“神知”,而是畏“己知”,这已不仅仅是敬畏,而是源于自严、自尊、自爱之心,能将天地俱纳于良心之中。

从“四知”到“己知”,尽管对白衣不染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细细分来,着重点应有所不同,这是“人可欺,天不可欺”与“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的距离,是一个从“他律”转为更加突出“自律”的过程,也是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过程,值得我们在为人为政中去思考与践行。

至尊狼王 2019-02-23 00:05
为官者应该看看这个的

假正经也 2019-02-23 16:24
这样的人当官是长不了的!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四知”到“己知”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