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9-03-12 16:01 |
事件回顾:鲁能与建业赛后,“傅明判罚”在网上火了,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算是难得一遇的奇景。背后所透露出的是网友对于裁判判罚的质疑和愤怒,从山东球迷圈里一点点发酵,最终在全国形成广泛热议,乃至引发了一场有关中超裁判的舆情危机。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便可能在太平洋上引起一场风暴。而在中超第二轮鲁豫之战的几个争议判罚,也引发了关于中超职业裁判的“信任危机”。
其实,关于中超裁判的话题,过去已经有过无数次的讨论,几乎每隔几轮都会闹出一点“幺蛾子”,但这次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恶劣,远超外界之想象,尤其是中超裁判的直属部门中国足协裁判管理部,如今恐怕早已如坐针毡。
这一次的“傅明判罚”,为何会出现失控局面?一方面,傅明在本场的执法表现,在球迷眼中是完全不及格的,不少媒体人士也纷纷站出来质疑,更加说明了其判罚的难以服众。在足球场上,电光火石的对抗转换中,裁判出现几次争议判罚有时在所难免,欧洲五大联赛亦是如此,更何况裁判整体水平粗糙的中超联赛。即使偶尔的几次误判,只要不对比赛结果造成很大伤害,或者让人感觉并非严重的偏袒行为,球迷有时候都能选择原谅。然而,遗憾的是,傅明的这一次执法完全失败了,球迷对于判罚的讨论,甚至从“昏哨”演变为了“黑哨”,性质也随之变味了。
另一方面,傅明作为亚足联精英裁判、中国首批职业裁判,代表着中国裁判界的最高水平,随着球迷对其期望值的升高,对“误判”的容忍程度自然变得更低。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裁判整体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屡遭诟病,甚至不少球场违纪事件都是因裁判执法问题而起。
新赛季,中国足协对裁判员进行改革,傅明和马宁、张雷一起成为中国首批职业裁判,足协希望在中超树立裁判员的全新形象,通过榜样作用促使国内裁判队伍提升业务能力。然而,傅明在新赛季的第二次亮相便“搞砸了”。可以想象,中国足协的脸上写满了尴尬。
然而,有关傅明判罚的对与错,这里无意草率定论。毕竟,当外界站在各自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时,认知也往往会出现一定偏差。更何况,足球规则比较复杂,有些动作判罚标准模棱两可,站在球迷或非专业人士角度进行解读,结论往往不一定是对的,所以还需要裁判方面专家给出一个更为准确的解释。截至目前,有关“傅明判罚”尚无任何权威专家给出意见,不管其中有何顾虑因素,从推动中国足球发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如今,能够对“傅明判罚”给出解答的,只剩下中国足协了。公众急需一个真相,即使鲁能俱乐部这次不提出申诉,足协也有义务和责任介入其中。当然,公众所需要的“真相”,绝不是以往那种敷衍应对的“结论”,千呼万唤始出来后,却发现“犹抱琵琶半遮面”,要么对于结论缺少合理的解释,要么避重就轻,对于争议焦点和处罚结果藏着掖着。
公众所需要的,不仅是足协“公正”的态度,更需要一个“公开”的调查。在这里,中国足协不妨借鉴欧足联的先进做法,对于每一轮比赛中有争议的判罚,专门予以解释或说明。对于这一次的“傅明判罚”,足协也应该针对所有争议的焦点,公开全部调查过程和真相,拿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证据”,让事实说话,方为解决之道。
如果傅明确实判罚有误,理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予以惩处,决不能因为其模范典型选择“护犊子”;如果判罚没有问题,足协也能还傅明一个清白,以此停止无休止的网络谩骂。只有真相大白,才能避免事后更多的矛盾和争议产生,舆情才可以完全平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