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逢上海解放之际   永向光明---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生逢上海解放之际   永向光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9-03-13 09:41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创立七十周年的大庆,我也步入了古稀之年。七十年前,在迎接上海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大约是看到天快亮了,早年就投身革命的父母给我取名向明,意为要永向光明,要勇敢地迈向明天。

    七十年来,我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也应验了这句话:只要永远向着光明,必定会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童年时光是那么的快乐,外公教我算鸡兔同笼,爸妈带我逛公园,舅舅们给我讲故事……我自己也徜徉在读书学习的欢乐中,上学不久就戴上了红领巾,四年级有了“两条杠”,五六年级成了“三条杠”,读初中时很顺利地考上了家里西窗就能看得见的重点中学。这些,都足以让我在小伙伴中显摆自豪。

    那时真是阳光灿烂,只觉得日子过得太快,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走完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岁月。烦恼渐渐紧跟而来,因为父亲1957年后有了一顶无形的“帽子”,“三条杠”的我无缘加入共青团,到了1965年初中毕业,更使我落榜于原先就读的重点中学,被一所不入流的高中录取。这时,我不免感到前途渺茫,跟爸妈提出这种高中咱不念了,去工厂学艺当个工人算了。爸妈跟我说,当工人固然不错,但你不能这么灰心丧气,别忘了自己叫“向明”,要永向光明,既然被高中录取了还是念吧,好好念,三年后照样可以考大学。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后来不长的高中学习生活里,努力学习换来了一次次的考试第一,心里多少有了一些欣慰。不甘心的我还想证明一下自己,就提起笔来给北京的《中学生》杂志投稿,赌一赌社会是肯定我,还是会再次抛弃我。在1965年11月的《中学生》杂志上,我看到了印成了“铅字”的“汪向明”,读到了我人生第一篇印出来的文章。这件事让我重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让我充满了希望,明白了国家不会辜负每一个永向光明的人。

    好景不长,世事难料,到了我高中毕业的年代,大学却停止招生了。所有的高初中毕业生统统“四个面向”,分别奔赴边疆、基层、工矿、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也随“上山下乡”的洪流去了赣东北山区的一个小村落插队落户。

    在农村,虽有时看着同学们抽调工矿或推荐上大学会生出一番感慨,但还是不忘“永向光明”的希望,依然努力劳动。不久,生产队让我担任会计工作,后我又把担任生产队会计的体会写成文章投寄上海的《上山下乡》刊物,1975年该刊发表了这篇《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又一次激励我要永远向着光明。

    1977年恢复高考,我萌发了考大学的愿望,就在“永向光明”的信念里,经历了报名难、复习难、录取难的三关后,我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此改变了命运。

    随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家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父母平反,接着是我大学毕业分配在江西省省重点中学上饶一中任教。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为了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我开始一步一步往上海调动。那时要把户口迁回上海,还要寻找接收单位,进了上海住房问题怎么解决……这些几乎都是当年可以列入“天下第一难”的问题,竟然也都在我“永向光明”的努力下柳暗花明,“迈向了光明的明天”。  有时静下心来回忆七十年来走过的生活道路,细细品味才发现,个人“永远向着光明,勇敢地迈向明天”的信念和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党的正确路线,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个人的明天会灿烂吗?个人只有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会迎来自己的幸福。

    今天,共和国走过了70个年头,正在以蓬勃朝气的姿态傲立于世界之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成为全民族努力的方向。我虽迈进古稀,但“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不可忘,也要跟上祖国前进的步伐,永远向着光明,勇敢地迈向比今天更好的明天。




作者  汪向明

至尊狼王 2019-03-14 00:14
只要有希望就不要放弃。


查看完整版本: [-- 生逢上海解放之际   永向光明---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