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3-28 10:30 |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30年多来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血管疾病(CVD)是CK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约占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约50%,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CVD在CKD的早期已存在,发生率随肾功能进展增加,至ESRD达最高峰,蛋白尿与GFR降低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CKD各阶段均可发生CVD。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肾”,更要预防“肾”入人心。 很多人一有肾病就会想到肾虚,也有很多人有点腰酸腰痛也马上想到是不是肾虚,会不会得了肾病。其实以上的想法并非完全正确。 一般我们讲肾(脏)病,是一个西医的说法,它是指解剖学上的肾脏产生的疾病,俗称腰子病。肾病有很多种,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可以表现为少尿浮肿、泡沫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尿频尿急尿痛等一个或多个症状。也有很多病人得了肾病,但没有明显的不适感,直到后期病情严重才发现,所以肾脏病临床表现常隐匿,是健康隐形杀手,所以定期体检很重要,比如经常到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 腰酸背痛是成年人常见的现象,不少人会认为是肾虚引起而去拼命补肾。腰酸真的都是肾虚引起的吗?腰酸时应该如何补肾呢? 首先要具体判断腰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就需要有详细病史和相关检查了。临床较常见的可以引起腰酸的病症主要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各种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对女性来说,某些妇科疾病也会引起腰酸,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对男性来说,某些男科疾病同样也会引起腰酸。尽管腰酸未必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但是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解剖学中的肾脏是有区别的,因此中医所说的肾虚不一定是指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虚。总之,有器质性疾病者应该先对因治疗,排除致病因素,将“邪气”祛除后方可补肾。对于持续腰酸不能缓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才可判断能否补肾。
肾虚或肾亏,是个中医的概念。中医的肾更多是从功能上来定义的,与西医的肾有相似之处,但它的含义更广。中医认为肾藏有人体的精微物质,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维持着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保持呼吸的均匀,调节大小便,与骨、头发的生长息息相关。肾虚主要表现为以上功能的不足,如遗精早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耳聋、健忘、潮热盗汗、水肿、小便不利等。而且中医补肾应分阴阳: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还有阴阳两虚者,补肾时要学会自我辨别,或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肾阳虚:腰酸同时伴有怕冷、精神不佳、夜尿多、面白、舌淡、脉沉细者多为阳虚。肾阴虚:腰酸同时伴有五心潮热、烦躁、心烦失眠、头晕、舌红、苔少、脉细者多为阴虚。两者兼而有之者为阴阳两虚。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如何预防?主要原因就在于慢性肾病病人除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等这些大家早已熟悉的心血管病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些慢性肾病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如肾脏病患者对水和钠的清除减少,造成水分蓄积,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压升高;体内毒素大量蓄积也会直接损害心脏功能,同时加重动脉硬化。由于上述“双重危险因素”,使得这些病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更为复杂和艰巨。要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尤其要注意控制和稳定血压。
作者 何立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