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3-30 20:12 |
书名:《天气谚语及其应用》编著:秦卫堂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逢时而发,乘势而上,在这阳春三月、草木葱笼的日子里,迎来了《天气谚语及其应用》的隆重再版,它为崇明三岛人民献上一份精美的礼物,真是可喜可贺!
柳枝新绿,燕子回巢,一盘香椿,数筐春笋,除却这些寻常意向之外,又总是有几样珍宝,是一方水土特有的春天迹象。就像牡丹花之于洛阳,龙井茶之于杭州,《天气谚语及其应用》之于崇明。
秦卫堂先生早在2009年2月就被上海市公布为“天气谚语及其应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是秦卫堂的荣誉,也是崇明人的骄傲。
“崇明人猜天”是流传已久的民谚,影响深远,令人遐想。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可想猜天有多难,而崇明人却偏偏要“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有其自然和历史原因的。20世纪70年代,被崇明人誉为“天公公”的秦卫堂,是一位诠释“崇明人猜天”的典范,更是一位将其提升为“崇明人测天”新高度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对天气谚语的应用、研究和贡献,应该是崇明岛有史以来第一人。
这本《天气谚语及其应用》不仅具有崇明特色的浓郁乡土气息,同时更有长三角地区的明显地域特色。书中收集精选了岛内外800多条天气谚语,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类、解释,还列出了对应的天气及时效,简单明了;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预报实例、验证案例和精彩故事,令人信服。这确实是一项难得的科研成果、一份宝贵的民间财富。要知道,天气和气象是一门综合性、区域性、专业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又是易受现代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的环境要素,要把握好它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实属不易。
秦先生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是特殊的历史机遇使他中途转业,成为教育系统中的一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并把气象预报和天气谚语及其应用的研究,作为自己一生的“第二专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祖国大地上曾兴起过两次群众办气象的热潮。第一次在1959年秋到1961年夏,第二次在1974年秋到1992年春。从小喜欢听长辈谈天说地、用天气谚语观云测天的秦卫堂,有幸都能参与其中,他的传奇故事就是在这个经历中产生并展开的。
秦先生在近20年的气象哨工作中,从开展短期预报,到中长期预报,再到超长期年度预报;从要素观测,到多方会商,再到应用天气谚语;从为农服务,到教育科普,再到科研深化,这工作中的三部曲,生动地画出了他从事气象哨工作的出彩轨迹。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天气谚语这个文化瑰宝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他独到的聪颖才智,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代测天达人。秦先生获得的种种荣誉,都是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我与秦卫堂先生相识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地理专业,它与气象专业有着学科的内在联系,因而相遇时总会交谈气象方面的情况。后来秦老师介绍我参加了县气象学会,他研制的《节气天气展望》也寄给了我,经我10多年应用于工作、生活中,深感《节气天气展望》不仅准确率高,而且服务内容非常周到实用。当时,我在工作中,常闻县、公社有关领导和广大《节气天气展望》用户,齐赞《节气天气展望》是安排指挥生产的好参谋,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对他研制的超长期年度预报则尤为称颂,由于他在年度预报中预测的各项气象要素与实际天气极为接近,几近完美,这使许多《节气天气展望》用户和气象行家惊叹不已,认为秦先生开创了年度预报工作的先河。他摸索出的一套“3+4”预报模式,为后人研制年度预报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983年8月,陈亮县长在县编史办征集天气谚语时,对秦卫堂说:“你研制的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都较高,这同你正确理解应用天气谚语有关,发挥了‘土洋结合’的优势。‘崇明人猜天’流传已有千余年,历史上可能确实有过一些喜欢看天的人,也积累过一些经验,但像你这样专业系统地把天气谚语应用于长中短期预报,为农服务时间之长,服务面之广,效果之好,群众评价之高,恐怕是前无古人。我希望你花些精力,把这些预报成果好好整理整理,出一本书,传给后人,也算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而且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如今,年已88岁高龄的秦先生,终于把自己40多年来对天气谚语的实践、应用和感悟,编著成书,把崇明岛上群众中流传了1000多年的天气谚语,由口头传承变成文字传承,使之永留人间。他为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显示了他的责任担当。
从秦先生编著再版的这本测天“宝典”中,我们还会感受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学到许多科学的知识,增长不少实用的本领。特别是对有志于天气谚语及其应用研究的读者,则更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气象哨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但天气谚语这个文化瑰宝,还是可以与时俱进地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实现更大的价值,这是天气谚语研究者和传承人的又一个美好的梦想。
秦卫堂先生这位“测天奇验的‘天公公’,天气谚语的传承人”,其荣誉和声望,早已受到许多媒体和部门的传播和肯定。我相信,随着这本专著的再版,秦先生精彩的预报故事、科研成果和卓有成效的贡献,必将再次被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 张诗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