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4-20 11:48 |
小区对面有个农贸市场,从曹杨路直通兰溪路,几百米长的菜场摆满了100多只农副产品摊位,来自各地的摊主绝大多数是贫困农民,他们在菜场安营扎寨,既经营蔬果也经营各种小吃。贵州来的老张是其中一个,他的酒酿可以说方圆十里无人可比。连大杨浦的人、浦东新区的人,都愿乘地铁4号线,大老远地到普陀区来买老张的酒酿。 20年前,我在这个农贸市场附近购置了新房。第一次到菜场去买菜,被一摊位上的酒酿所吸引。一只刚揭开盖子的湖绿色圆形搪瓷缸,飘出一股浓郁的清甜酒香味。我上前问道,多少钱一斤?答,二元。听口音老板你是贵州人吧?是的。早年我在部队当兵就知道贵州的酒酿做得好。低头细看搪瓷缸里的酒酿米粒晶莹剔透,简直像白玉雕出来一般精致。能不能来一小点尝尝味道?摊主用调羹挖了一小勺,我刚吃到嘴里觉得口感非常好,甜味清纯,吃后没有腻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年夜饭的圆台面上,最后一大碗酒酿小圆子端上来,里面的酒酿是我母亲做的。母亲当年是里弄食堂做点心的能手,做酒酿也不例外。然而刚品尝的酒酿远比我母亲做的要好吃。 卖酒酿的摊主姓张,那时才40来岁,脸上肤色较黑,人有点老相,看上去约50岁。为了省点摊位费,他合租了卖茶叶的地方一个角。市场里有好几个摊位卖酒酿,有的打出祖传秘制酒酿的旗帜,有的广告语写“天下第一酒酿”等等。老张为人老实,不声不响地坐在摊位上,从不主动吆喝。有人来买酒酿,他秤给人家的只多不少。我喜欢吃酒酿,跑老张摊位的次数多了,便与他熟悉起来,得知他的老家在贵州安顺的大山里。安顺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他的家乡离茅台镇只有100来里地。我对老张说,你的酒酿这么好吃,可以起个“茅台酒酿”的大名。他说,可以叫贵州酒酿,也可以叫老张酒酿,但不能叫茅台酒酿。老张做酒酿把关很严。进货的糯米品种确保同一产地,菌种来自贵州家乡独有的配方,发酵全凭积年的成熟经验,哪怕酒酿有丁点红斑便报废处理了。我去过老张在社区的租赁房,面积不大,但很干净,里面摆满了湖绿色的搪瓷缸,上面盖着白色丝棉被。他说酒酿最怕有异味侵入。所以丝棉被一年要洗好几次,洗得非常干净彻底。每年夏季3个月老张息业回贵州干活,国庆前夕再回上海营业。因为天热自制酒酿的质量不易稳定,所以他情愿放弃一个季度的赚钱机会,也要保证老张酒酿的口碑。前些年一个在香港工作的社区人看中老张的酒酿,签订了一份合同,发往香港几百斤,香港人吃了都说这个酒酿口感好。菜场附近几个超市的瓶装酒酿我去看过,因为熟悉,营业员知道我退休前在百联集团工作,告诉我瓶装酒酿的销量很低。而老张一天要卖二百来斤酒酿,被市场评为特色户。 我不便询问老张在上海卖酒酿赚了多少钱?但从侧面了解到他在10年前就脱贫了,他说家里盖起了大瓦房,什么都有了。又一个10年下来,生意做得也不错。我看到同一个菜场里卖切面和馄饨皮子的人如今都有了自己的白色现代轿车,想必老张的赢利状况更好了。他的妻妹王大姐我也熟悉,她和老公从昆明转场到上海做酒酿生意。王大姐一家有7个姐妹和弟弟,加上父母和奶奶,全家10口人,父亲的身体不太好。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很困难。她说当年放学回来,常要去打猪草,干活累坏了,一根胡萝卜切成两截,一人只能吃半根胡萝卜充饥。刚外出做生意时,王大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绿皮火车带着她和老公离开家乡,还带着一个梦想,要为孩子的将来幸福多攒一些钱。如今王大姐圆梦了,新房有两层近300平方米,家用电器都有了。儿子已经从成都医学院毕业,在一家知名医院工作。女儿也考上了某省师范学院。王大姐说做酒酿生意好,每天都跟甜蜜打交道,生活哪有不甜的道理呢?说完连自己也笑了起来。上海这个地方好啊。20年来有上百名安顺贫困农民到上海卖酒酿,先后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那天,我见到快50岁的王大姐穿着一套新装,耳朵上吊着一副很大的时尚耳环,很像上海打扮时髦的老阿姨。她的皮肤与老张截然不同,白里透红,根本不像是山里人,倒像是江南水乡之人,怪不得有些上海人叫她“酒酿西施”。她掏出手机给我看家里的变化和儿女的照片,脸上洋溢着笑容。我说今年夏天回家乡以后,多拍些新的照片,回上海时给我看看当地脱贫攻坚战有啥新成果。她说,一定。
作者 王妙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