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9-04-24 08:17 |
第一次去欧洲观光,巴黎是首选;去巴黎,巴黎圣母院是打卡之地。她的位置不在巴黎的市中心,但巴黎的零公里是巴黎圣母院广场上的一块圆铜牌。可想而知,对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来说,她有多么重要。 第一次去巴黎,是十多年前跟团游。那时的中国游客不多,到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是中午时分,游客稀少,不用排队。说真的,进去以后,我有点小失望。里面高大空旷,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豪华。可能我是拿她和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作比较的缘故吧。那些巴黎圣母院失火后才让世人知晓的宝贝,普通游客根本看不到。我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出来了,这才发现,门口的游客多了起来。为了限制内部的游客人数,门口是有门卫把守的。同行的朋友还在里面,此时,出口处也是人头攒动。我怕两边错过,对着进口处的门卫用一堆不合语法的英语单词说了一通,告诉他,我的朋友还在里面,让我进去找好吗?那门卫居然听懂了,非常客气地放我进去。 里面果然好找,一眼就看到朋友们静静地坐在长条椅上。我顿觉羞愧,来到这个圣殿,居然很浮躁地草草走一圈。我走过去坐下,再次打量圣母院的内景。在游人如梭的氛围中,我很难找到雨果描绘的巴黎圣母院,也很难产生思古之幽情。我仰望高高的穹顶,它很高,但也不足以抵达天庭。我闭目凝神,想用心去体会一下,八九百年间,真实的、虚构的,与这座教堂相关的故事。就是身下这条长椅,坐下、站起过多少人,他们当中,有虔诚的教徒,有好奇的游客;他们来敬拜上帝,或到此一游。时间将他们带来,又将他们带走。就像我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别人也不会知道我来过此处。 第二次去巴黎是自由行,漫无目的地游逛。那天,法籍华裔画家冯骁鸣先生陪我们来到巴黎圣母院。这一年,在广场上随便一转身,就会撞到一个中国游客,圣母院门前更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见游人这么多,特意从洛杉矶赶来与我们同游的友人问我,这里面有什么?我说,你要是想参观,我们就排队;如果你觉得无所谓,里面空空旷旷的也没什么好看的。他说,算了,这么长的队,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逛逛吧。我们几个随冯骁鸣参观了他学习工作过的巴黎美术学院,这是法国最高等的培养艺术人才的地方,一个没有游客的地方,说是美术学院,更像艺术的殿堂。 第三次去巴黎,是环游欧洲的途中经过,在巴黎只停留两天。糟糕的是,到巴黎的第二天,我就把脚崴了,骨裂。我忍着脚痛,隔着塞纳河远远地眺望了一下巴黎圣母院的尖塔 。 火灾后,据说马克龙正在广泛征集尖塔的设计方案,不知道十年后再去巴黎,还能看到那个跟我照过三次面的模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