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06-19 13:51 |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由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等)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已为大家所熟知,且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如:乙肝疫苗接种、血液制品管理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等,使得此类肝病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是由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脂肪性或者药物性等非病毒性损肝原因所导致。那么,究竟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呢?通俗来讲,自身免疫性肝病就是一场爆发在肝脏里的“内战”,自己的免疫细胞攻击自家的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疾病谱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曾用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以及重叠综合征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为4: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通常影响中老年妇女,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可达9:1。这两种肝病可能与女性激素方面的变化有关。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青年女性产后AIH的发病,可能与她们产后身体状况虚弱、家庭环境的改变以及照看孩子的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也是一种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但本病多发于白种人群,多数患者为儿童和年轻男性,大多数病例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女性患者占大多数不同,IgG4-SC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3~4:1,且起病较晚,多数患者确诊时年龄超过50~60岁。在影像学方面,由于IgG4-SC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胰头癌和胆管癌的表现相似,就诊时常出现脏器肿块(炎性占位所致),容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被实施外科切除。 由于“自免肝”发病隐蔽,不易被察觉,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基层医生都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因为与任何疾病一样,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AIH常导致严重的肝内炎症,并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但是,由于半数AIH患者起病隐匿,最常见的症状是嗜睡或极度疲劳不适,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等到出现明显的肝病症状再到医院,一般病情都很严重了;还有些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仅仅是关节炎或皮疹,最初常就诊于风湿科或皮肤科,从而延误了正确治疗。大约30%的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出现肝硬化,超过40%的患者至少并发一种免疫性疾病,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甲状腺疾病或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对于基层医生、全科医生来讲,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学习,提高对“自免肝”的认识。 对于普通群众,在体检中如发现一些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应引起重视,要及时进行排查,查找原因。目前,全套的肝功能体检就可以较早发现肝功能是否出现问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肝功能体检中,碱性磷酸酶的指标应该包括在内,它是体现是否又自免肝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另外,要注意为肝脏营造一个健康大环境。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充足睡眠,不熬夜;科学膳食,营养均衡;放松身心,减少精神压力;注意运动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等等。这些都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原则,也是防治“自免肝”的关键所在。
作者 王绮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