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9-07-17 19:46 |
一
走进无锡惠山古镇,从绣嶂阁往左拐,有条直街,这便是绣嶂街了。街道两侧祠堂林立,建筑错落别致,在锡山茂林修竹映衬下,如同一幅长卷水墨画。烟雨蒙蒙,春风拂面,夹杂着梅花的香气。
前行百余步,有座宋代建筑风格的祠堂,是纪念唐代名相陆贽的陆宣公祠。陆贽是司马光极为推崇的一位唐代政治家,苏轼称之为“才本王佐,学为帝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称赞陆贽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告诫领导干部要注重细节,修枝剪叶,从谏如流,“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我怀着对先贤的崇敬之心,参访陆宣公祠。祠堂始建于宋,明代被毁,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奉敕复建。祠堂内有戏楼、池沼、小桥,精致典雅。进入前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乾隆御赐的两块匾额“内相经纶”与“世代忠良”。后殿的仰贤堂,挂有陆贽的画像,廊柱上镌刻一对楹联:“一代宰臣奏议经纶千载,十年别驾验方医治万民。”此联记述了陆贽为政时的功德。壁上还镶嵌着介绍陆贽生平的石碑。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德宗时,陆贽任翰林学士,常参与机谋,时称“内相”。贞元八年(792年),陆贽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其正气凛然、正直善良的品格为后世敬仰,他所实践的治国方略,如,以民为本、整顿吏治、反贪倡廉等,不仅为当世人赞誉,亦名垂青史。
陆贽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其父陆侃曾任溧阳县令,但英年早逝,陆贽是由母亲抚育长大的。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进入官场。无论是“官微”时,还是官至“内相”,成为朝廷的实权人物时,他始终清正廉洁,分外之财分毫不取。
二
陆贽考取进士后担任的第一个官,是在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任品级很低的县尉。有一年他回乡探望母亲,路过寿州,礼节性地拜见了当地刺史张镒。张镒很有名望,起初对这位年轻后辈并没有看在眼里,经一番交谈,深为陆贽渊博的学识、非凡的见解所吸引,两人成了忘年之交。陆贽告辞时,张镒知道其母在家贫苦度日,遂从薪俸中拿出百万铜钱相赠,谓“请为母夫人一日费”。陆贽婉谢不受,张镒再三坚持,陆贽才拱手道:“敢不承公之赐!”然而他只是取了一串新茶,飘然而去。
贞元三年(787年),陆贽母亲因病去世,他回乡丁忧守制。返乡途中,陆贽将母亲的灵柩停于东都洛阳嵩山的丰乐寺。地方官员、豪绅富商们纷纷带着奠仪登门拜祭。当时,陆贽家境虽然贫寒,但均予回绝,称家母过世是其私事,厚馈的奠仪绝对不能收。
陆贽拒收任何礼物的做法,在当时的官场被视为另类,称之“怪诞”,不近人情。唐德宗闻之,私下劝他说,爱卿太过清廉谨慎了,别人送什么都不收也不好。像送你一根马鞭、一双皮靴之类,收下也无伤大雅。陆贽认为官员一旦开了受贿这个口子,必定胃口愈来愈大,收了鞭子、靴子,就会开始收华服裘衣,接下来收车马座驾、黄金美玉。眼前有种种诱惑,内心又岂能不乱?所以,接受鞭靴之类的馈赠,绝对不是小事。上梁不正,下梁岂能不歪?
三
陆贽生性忠诚,以直陈时弊、忠言极谏而出名。唐朝经安史之乱后开始走下坡路,藩镇割据严重制约了朝廷的治理,到唐德宗时,他着手削藩,此举自然引起藩镇的反扑。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发生兵变,长安被朱泚占领,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在此期间,陆贽始终陪伴在德宗身边,德宗也离不开陆贽的辅助,所颁诏书均出于其手。兴元元年(784年)六月,大将李晟收复长安,朱泚在彭原(今甘肃庆阳)被部将所杀,捷报传来,大家都高兴得难以言表。
当此之时,陆贽却没有沉浸在长安收复的喜悦中,而是着眼于还都之后的大事。陆贽向德宗建言,大乱刚刚平定,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处理由此造成的创伤,凡事都该有个先后次序,“定反侧,宽胁从,官失职,复废业,是皆宜先不可后也;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德宗认为所言极是。
朝堂之上,有陆贽这样的忠直清廉之士,也有善于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之人。裴延龄就是其中之一。他唯上所好,弄虚作假,把国库的钱转移到宫中内库。对此,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唯独陆贽拍案而起。其实早在贞元八年(792年)七月,朝廷想任命裴延龄为户部侍郎、判度支,执掌财政命脉,就遭到陆贽反对,可陆贽反遭驳斥。这次,陆贽再次上奏,揭露裴延龄欺上瞒下、诡妄奸诈的行为。因为裴延龄的诬陷,陆贽竟被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
从贞元十一年(795年)到永贞元年(805年),陆贽在忠州一待就是十年。在这里,他闭门专心读书。当看到这些偏远地区的民众饱受瘴气和恶性疟疾传染病的困扰时,他搜集整理了《古今集验方》五十卷,流传后世,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对联中下联“十年别驾验方医治万民”所提到的事。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登基后,下诏召回陆贽,但诏未至,人已卒,谥号“宣”。
我对陆贽的命运感到怜悯。参谒陆宣公祠,使我想起陆贽的诗句:“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令我感慨的是,作为朝中重臣,陆贽能从细微处做起,守住底线,洁身自好,清正廉明。为了江山社稷,将自己置身度外,真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当我即将步出陆宣公祠时,看到祠内洁白的墙壁书有陆贽语:“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陆贽兑现了他的诺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