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9-08-17 08:35 |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千年巫咸,盛极而衰。 在巴渝大地,乃至长江中上游,至今人们对食盐仍称为“盐巴”或“巴盐”。盐巴的来源,可谓源远流长,早在5000年前,巴人因产盐而闻名。 今天,当我们来到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古镇,漫步大宁河边,潺潺溪流清澈见底,用手指蘸上流水放入口中,浓浓的咸味让你浮想联翩。沿着杂草丛生的青石街道而上,千年盐池、破败的厂房、古老的石磨、盛盐的木桶,静静地述说着曾经的辉煌,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宁厂古镇生产盐巴的繁忙,来来往往的盐商,灯火通明的闹市。 巴人因盐而兴,巴人卖盐建国。据《山海经》载,西南有巴国,祖先叫咸鸟,咸鸟生乘禧,乘禧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记载:“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据专家考证,巫溪宁厂古镇就是历史上的上古盐都,也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我国井矿盐生产的发源地,堪称世界盐业手工作坊的“鼻祖”。 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人类为了获取食盐,争斗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巴人的盐业越来越兴旺,巫咸国垄断了三峡一带的食盐资源后,巴人转而成为水上商人,乘着独木舟沿江贩卖巫盐,逐渐遍及长江流域。 到殷代末年,巴国势力已经触及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并派兵北上参加“牧野之战”,赢得“虎贲”的美誉。在宁厂古镇历史上,曾多次爆发灶夫起义。而正德三年(1508年)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鄢本恕、廖慧起义,历时5年,义军达10万人,席卷西南地区六省市,比欧洲最早的工人起义早100多年。 物丰必侈,盛极而衰。战国晚期,巴国贵族贪好享乐,从此走向衰落之路。公元前316年,张仪率秦军攻入成都,同年攻取巴国。秦军贪图巴国食盐,岂料楚人却坐收渔翁之利。到公元前223年,楚国已力拒秦军90余载。这场因盐而起的战争差不多延续了一个世纪,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盐战。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在清乾隆年间,宁厂古镇的盐灶达336座,煎锅1008口,号称“万号盐烟”。直到解放初期,全镇盐年产量1万吨以上。曾有记者采访镇上85岁的老盐工向万洲,他说解放后,宁厂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制盐逐渐取代古法制盐,宁厂的盐业开始衰落。1992年后,盐厂基本就不再熬盐了,成排的盐灶逐渐被拆去。1997年2月5日,盐厂熬了最后一锅盐,千年制盐手工业画上了句号。
而今,宁厂古镇成了古老手工盐业的记忆符号。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宁厂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也是三峡工程后库区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
|